「不會吧!我三十而已,怎麼可能會得到乳癌?」姿云聽到醫師的解說後,第一句話就這樣脫口而出。半年前姿云就摸到右乳似乎有個腫塊,但因為只有月經之前比較明顯,之後又若有若無,加上工作繁忙,姿云就這樣放著這件事不管。又過了幾個月,姿云發現這個腫塊似乎變得非常明顯,也有點硬,左右側乳房摸起來很不一樣,換衣服的時候,甚至覺得右側有一小區塊的皮膚凹了下去,才決定要找醫師診治。在做完乳房超音波後,醫師告訴姿云這個硬塊是乳癌的機會極高,需要趕緊接受切片檢查,確定組織的內容。
延伸閱讀:乳房摸到硬塊正常嗎?盤點可能是「乳癌」的 9 大症狀,有疑慮時應及早就醫檢查
- 詳解年輕型乳癌01:乳癌年輕化,請別掉以輕心
- 詳解年輕型乳癌02:延遲診斷
- 詳解年輕型乳癌03:組織較惡性
- 詳解年輕型乳癌04:預後較差
- 詳解年輕型乳癌05:整體特色
- 詳解年輕型乳癌05:年輕型乳癌的解方
詳解年輕型乳癌01:乳癌年輕化,請別掉以輕心
乳癌不僅是女性最好發的癌症,也是台灣女性癌症死亡率第二名。在台灣女性的乳癌罹病年齡分布中,目前以45歲到65歲之間的患者為最多,年齡中位數為56歲。之前有一年記錄初次診斷為女性乳房惡性腫瘤者為14,856人,在45歲到65歲之間,每一萬名女性約有22到24人罹患乳癌。而亞洲人罹患乳癌的平均年齡,本來就小了西方國家約十歲左右。目前亞洲女性的乳癌發生還有年輕化的趨勢,也就是說,患者愈來愈容易在年紀輕輕的時候,就罹患了乳癌。根據民國108年的統計,在40歲、35歲、30歲時,乳癌的發生率分別是每一萬名女性有15人、8人、4人罹患乳癌。我們於以下的介紹,把小於四十歲的乳癌被稱為年輕型乳癌。先來看看年輕型乳癌的幾個特點。
詳解年輕型乳癌02:延遲診斷.jpg)
國健署提供的免費癌症篩檢是從45歲開始,每兩年進行一次乳房攝影。於是許多女性會等到45歲之後,才開始定期檢查乳房。多數的年輕女性因為沒有定期檢查的習慣,通常都是摸到乳房硬塊,或看到乳頭異常分泌物之後,才去診所醫院就診。甚至,年輕女性常常並不認為自己會有罹患癌症的可能,身邊的朋友也還不到罹患乳癌的年紀,即使有了乳房硬塊、乳頭異常分泌物等乳癌症狀,還是容易心想「應該沒事情吧」,或「我這麼年輕不會有事的」,而延遲了進行檢驗的時間。所以年輕型乳癌的第一個特色,就是較晚診斷。常常這種被患者自己摸得到的硬塊,都是兩公分以上的腫瘤,不太會是第一期的乳癌。
詳解年輕型乳癌03:組織較惡性
診斷乳癌的時候,組織切片的結果非常重要,因為我們需要了解這位患者的癌細胞裡,是含有了哪些讓乳癌細胞加速成長的關鍵,因此我們需要檢驗幾種蛋白質來決定治療計畫,並推估患者的預後。而年輕型乳癌的切片結果常常有幾種較不好的特性,例如癌細胞的增生速度常常是比較快的類型。且細胞分化比較差,常常是等級3的類型,代表癌細胞與正常細胞非常不像,這樣的癌細胞長得快,較有可能轉移。
另外,研究發現,與乳癌基因突變(BRCA1與BRCA2)有關的乳癌,佔整體乳癌患者的1%到6%之間;也就是說,大部分的乳癌與基因突變沒有太大關係,可以想成一百個新診斷的乳癌患者中,僅有五個左右是和基因突變有關。但當患者年齡小於40歲,帶有乳癌基因變異的比率則高出許多,到11%到17%之間。
延伸閱讀:為何癌症會發生在我身上?朱芯儀:「也許媽媽抗壓性真的太高了」從罹癌學習如何放過自己,不再一肩扛下壓力重擔
詳解年輕型乳癌04:預後較差
研究發現,若用乳房保留手術治療年輕型乳癌,術後局部復發的機會較高,尤其當術後沒有追加放射線治療的話,就更無法降下復發的機率。年輕型的乳癌組織含有雌激素受體ER的機率較低,因此對荷爾蒙治療的反應不佳。即使組織是有雌激素受體ER的,小於35歲的年輕乳癌患者其死亡率仍是45歲以上、有雌激素受體ER患者的1.5倍。
目前認為,小於35歲罹患乳癌的話,預後會比停經後乳癌來得差。與停經後乳癌的患者相比,年輕乳癌的全身轉移、死亡率都較高。目前看起來,對年輕乳癌來說,化學治療會最明顯帶來較多的好處,因此建議即使是低風險或較早期的年輕乳癌患者都要考量化學治療。
延伸閱讀:乳房重建和整形前,不可不知的風險!專家提醒「乳房填充物」須依需求慎選,加碼術前注意 3 關鍵一次看
詳解年輕型乳癌05:整體特色
綜合來看,與45歲以後的乳癌相比,年輕乳癌的特色如下:
● 比較可能與遺傳有關
● 比較可能在診斷的時候,就已非初期的乳癌(延遲診斷)
● 比較可能癌症增生速度快,進展更快,腫瘤更具侵襲性
● 比較可能對治療反應不佳,較容易復發及死亡
● 需要將年輕型的乳癌案例視為高風險族群,最好需要加做化療
整體來說,乳癌的五年存活率可達九成。不過對年輕乳癌的患者來說,當發生年齡小一歲,增加5%的死亡機率
詳解年輕型乳癌05:年輕型乳癌的解方.jpg)
● 定期篩檢
有一定比例的人會在小於40歲就罹患乳癌,所以請不要等到45歲以上才要做乳房攝影檢查。然而,年輕女性的乳房較為緻密,影響了乳房攝影檢查的準確度,可以考慮從25歲到30歲時,就開始每年定期做乳房超音波檢查。
● 了解自己的危險因子
如果你具有比較多的危險因子,最好早點開始檢查:
1. 有乳癌或卵巢癌家族史,例如媽媽、姊妹等曾罹患乳癌、卵巢癌
2. 四十歲以前曾經有胸腔放射線治療
3. 抽血發現有乳癌基因BRCA1或BRCA2異常
4. 初經較早,小於12歲
5. 飲酒過多
6. 紅肉攝取量過多
7. 乳腺組織比較緻密
8. 肥胖
9. 未曾生育
有以上的狀況,就愈容易罹患乳癌。
● 降低乳癌風險
想要降低自己罹患乳癌的風險,需要調整生活型態,像是要維持健康體重,不要太胖或太瘦,更不要忽胖忽瘦。要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並維持良好作息,降低生活壓力,來維持荷爾蒙的平衡。如果有飲酒習慣,務必節制攝取量,各式各樣的酒精都會增加罹患乳癌的機率。另外,於30歲前生育及產後哺乳都是可以降低乳癌發生率的方式。
原文出處:照護線上
圖片來源:照護線上、canva
更多內容: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