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越來越多新美術館成立,也讓更多人意識到:藝術亦是日常中必須的養分與啟發。籌備五年,台北市最大社會主宅「廣慈」,攜手「禾磊藝術」策劃單位,打造的「廣慈社宅公共藝術計畫」,於近日揭開序幕,透過「藝術」連結住戶與社區之間的關係,集結 2 件展期限定創作、18 件永久性及臨時性裝置,讓藝術不再是遙不可及。
- 以「我們在家」為題
- 社會住宅的藝術盛典
- 涵蓋 18 件裝置藝術
- 重點作《遷徙博物館》
- 小型「夜晚」美術館
廣慈社宅公共藝術展:以「我們在家」為題
Source: 李維皓、許敬柔《沐浴》/廣慈社宅公共藝術展、禾磊藝術
跳脫美術館內的觀賞形式,廣慈社宅公共藝術展以「我們在家」為主題,攜手「禾磊藝術」策劃單位,透過一件件融入社區的藝術品及創作,藉由關係與環境美學的手法,無形中,凝聚逾 1,500 戶居民及周邊鄰里,讓所有人都可以感受到「家」的認同與歸屬感,進距離觀賞藝術,為看似冰冷的社會住宅,融入新的可能性。
Source: 游文富《溫暖的載體》/廣慈社宅公共藝術展、禾磊藝術
延伸閱讀:2025 台北當代藝術館年度展覽五大必看亮點!沉浸式感官體驗、結合台灣青年藝術計畫等一次掌握
廣慈社宅公共藝術展:社會住宅的藝術盛典
Source: 拉姆・卡齊爾《書寫未來》/廣慈社宅公共藝術展、禾磊藝術
從策展角度切入,這場藝術盛典以「廣慈社會住宅」出發,座落於埤塘、濕地、郊山,亦曾處於瑠公圳支渠末端,廣慈社宅帶有濃重的邊陲性格。透過「藝術」作為新的動能,串連起新住戶與舊社群、社宅與社會、人與環境間的關係,打造一場「社會住宅的藝術盛典」,整合戶外與室內公共空間,將藝術的氛圍與感染力延伸至更廣更遠。
Source: 徐永旭《光之巢》/廣慈社宅公共藝術展、禾磊藝術
廣慈社宅公共藝術展:涵蓋 18 件裝置藝術
Source: 嶼山工房林聖峰《大樹下的山水客廳》/廣慈社宅公共藝術展、禾磊藝術
此次展出,不僅呈現五大「藝術社會工程」系列工作坊,更展示 2 件展期限定創作、18 件永久性及臨時性裝置。從藏身於角落和過道的精神旗幟、神秘圖騰、混凝土浮雕,氣勢恢宏的雕塑、地畫、壁繪、廊亭、竹甬道,一直到《遷徙博物館》聲鏡劇場,多樣化且貼近在地的藝術創作,邀請住戶以及所有人都能感受這裡的獨特氣息。
Source: 嶼山工房林聖峰《大樹下的山水客廳》/廣慈社宅公共藝術展、禾磊藝術
延伸閱讀:耗時 10 年!鶯歌新地標「新北市美術館」五大設計亮點:立面鋁管轉譯蘆葦意象,獲美國建築雜誌肯定
廣慈社宅公共藝術展:重點作《遷徙博物館》
Source: 佛羅里安.克拉爾《Wall of Voices》/廣慈社宅公共藝術展、禾磊藝術
值得一提的是,在 2 件展期限定作品中,皆是必看的作品,分別是:游文富的《溫暖的載體》,樸質、溫潤的竹編裝置宛如翻湧、流動的金黃色雲海,融入地景也溫柔摟抱著老榕樹,歡迎人們恣意地穿梭其中;以及重點作品《遷徙博物館》,為國內外藝術家的跨界合創。木造本體,為德國藝術家佛羅里安.克拉爾(Florian Claar)結合木構和聲學技術,所構築出的開放式聲鏡劇場《Wall of Voices》。
Source: 游文富《溫暖的載體》/廣慈社宅公共藝術展、禾磊藝術
廣慈社宅公共藝術展:小型「夜晚」美術館
Source: 禾磊設計梁豫漳《流亭》/廣慈社宅公共藝術展、禾磊藝術
這些裝置藝術作品,也重新改寫城市的街廓風貌以及天際線,不論是鑲嵌於三棟社宅包夾的廣場地面《書寫未來》、還是用略高於人身的高溫陶作,構建出四座溫煦、質樸的峽谷雕塑的《光之巢》,都充分展現這座社區的活力與藝術脈絡。隨著時間的推移,雙圓弧棚頂《流亭》點上燈光,宛如一座小型「夜晚」美術館,拉長日常的美好時光。
Source: 游文富《溫暖的載體》/廣慈社宅公共藝術展、禾磊藝術
延伸閱讀:台北民生新咖啡店「PECKiSH」五大亮點:改造老舊住宅空間、結合藝術策展空間、提供澳式全日早午餐
【We Are Home:廣慈社宅公共藝術計畫成果展】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福德街 84 巷 38 號
展期|即日起至 2 月 1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