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們印象裡山水彩繪的變電箱被視為一種老態象徵,近年台北市啟動「設計之都」的企劃,為整頓市容將變電箱運用統一色調呈現,但這計畫並非全面執行,這樣新舊交替期間讓市容有著獨特樣貌,這種帶點偷懶雜亂無章的氛圍在街坊間的招牌更是隨著可見,為了更正資訊在招牌上隨以塗改的字樣;早餐店價格調整恣意紙張貼的遮掩方式,我們視為的亂象都是設計師江奕勳眼中的趣事,也是本季 Angus Chiang 的創作繆思。
「我覺得台北街道有很多很可愛或是很幽默的地方,你說他真的醜,好像也不是真的醜,但就是有一個我們可以接受的美感,這些衝突就是本季最主要的重點。」設計師江奕勳自首次入圍 LVMH 至今依舊秉持觀察台灣獨有的現象及美學,將其中精髓轉換成服裝線條,這次他將城市新舊交替的線像轉化為設計主軸,找來彩繪變電箱的藝術家邱瑞金以及於社區大學教導長輩使用電腦合成祝賀圖像的張望豪合作,除藉此聚焦新舊文化交替外,更用幽默的方式讓我們重新重視長輩與新世代接軌的過程。
Bella儂儂 × Angus Chiang
Bella:你該不會也常被家中長輩傳長輩圖?所以才有這樣的靈感吧?
Angus:對啊,因為可能我們也不像是國外的家庭,會直接對父母或小孩說我愛你之類的,所以就用傳長輩圖的方式。
Bella:可以描述你跟兩位長輩相遇的過程嗎?
Angus:張望豪爺爺我還沒見過他本人,都是用視訊的方式,他很Q的是不管你怎麼 Line 他、傳訊息,他都會用視訊跟你溝通,他一定要看著你的臉說話。前述他在社區鄰里教長輩電腦,所以現在看到大部分的長輩圖風格上也都是從他學生延伸出去的,所以這次我們的邀請卡上的設計就是找他合作的。
另外,變電箱的部分我希望能用服裝的方式被保留下來,所以去找邱瑞金合作,他也很Q啊!他看完自己畫的作品穿上去也覺得很開心,覺得很好玩!
Bella:你在每一季發表中,都發現台灣非常通俗的藝術,在你眼中你認為藝術是該被用層級分類的嗎?
Angus:我覺得這就是我的生活,生活就是藝術,是不用被分類的,前幾季我們在做的是台灣各種文化,從第六季開始我們開始轉做美學,接下來幾季就是五六種台灣的美學。
Bella:國外的媒體或是買家,秀後有給你什麼樣特別的評價或是反饋嗎?他們看到台灣元素後的反應是?
Angus:這次反應蠻好的,可能是色彩的關係,趣味性也比較高,所以反應也比上一季更好,因為我上一季在講台灣各行各業的辛苦,包含靠著機車維生的人,所以上一季我覺得大家對色彩的共鳴沒有那麼大,但上一季是我覺得做的最成功的一次,但這次經驗也讓我覺得需要改變一下,本季剛好也是我的第六季,所以從我第一季的城鄉文化電子花車;第二季街邊文化辦桌;第三季的學生文化到第四季是檳榔攤的公路文化,接續第五季是台灣的機車文化,我覺得文化現象可以告一個階段。前五季都是跟台灣獨立樂團合作,這一季我覺得是全新的 Angus Chiang,我覺得不管是在秀場的佈置,整體思維都是全新的,第六季從文化轉到美學,這季是《早安!城美之城》,也換了音樂的風格,換成了爵士跟嘻哈,之後都會用一樣的模式走,但一樣都會是台灣的創作歌手,因為這就是我最愛的地方,我喜歡的人事物。
就像我跟 Gary Card 合作,我給他的範本就是一張街景,他看到就覺得很驚艷!就想做所有的招牌、電線,原本想做的更誇張,想在地上貼滿輸出的地貼,還有變電箱,但是後來因為場地跟地板的一些限制關係,就改變了一下方式,他以他對台灣的想像去做輸出,做出了草莓愛之類的字,我再去把他修正成他想要中文字,過程我覺得很酷。
Bella:最後,如果你要做一個長輩圖給台灣的讀者,你會想再上面寫什麼?
Angus:認同請分享

我們試圖抹去台灣舊有的城市面貌時,江奕勳 Angus 反倒運用幽默的角度思考,將獨有的美感帶入巴黎,提到秀場設計,江奕勳將一張台灣街景傳給曾操刀 Comme des Garçons、Loewe、Louis Vuitton、Hermès 櫥窗及 Balenciaga 秀場的 Gary Card,他運用不同的布幔,將街景的熱鬧完美呈現。
我一直很喜歡江奕勳設計的核心,眾多的本土品牌總把台灣元素以較為民族性的符號呈現,在江奕勳的視野中,他眼裡的台灣即是他每天成長過程的日常,舉凡從檳榔攤到機車,這些你沒注意到的特色都成為他的靈感。
「長輩圖的內文最主要就是在講他們的渴望,文字大部分是關心的語句,藉此關心自己孩子或親朋好友,平常缺少的互動他們好像只能透過這個圖去表達關心。」他說的這句話深烙心底,長輩為了與新世代接軌做出了奇趣的圖像,而這些你眼中過時的事物便是他們曾努力學習的成果,如我們汲汲營營的用我們認定的美學改造社會,但卻忘掉舊有的人應存在的意義,所謂的美不應當被定義,謝謝 Angus Chiang 本季攜手邱瑞金及張望豪,讓我們看見台灣獨有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