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Google維基百科字意解釋的話:歸屬感(或也稱:認同感),是指一個人對某樣事物、組織的從屬感覺,是一種主觀的個人感受。例如:一個對學校、公司有歸屬感的人,可能會對學校、公司有一種「家」的感覺,覺得自己是這家學校、公司的一份子;相反,若是沒有歸屬感的人,可能會覺得自己只是一個不重要的過客...
source:Cup
是啊,人似乎打從出生長大後,就不斷過著來來去去的群體生活,從家庭、從幼稚園、小學、國高中、大學一路到工作職場上(男生還得經歷一年、兩年的光頭兵役期。)
source:Fandom
到了心智年齡愈趨成熟的階段,原本單純的心思,似乎也開始變得容易多想,複雜了起來,於是,大家(包括我)開始會逐漸往與自我個性相符或處得來的群體靠攏,加入一圈又一圈的小團體,無可避免地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一種必經過程。
source:Flx Daily
在群體中的生活及相處,人與人之間自然會產生種互為認同的歸屬感受,但自私,卻也是身而為人的我們,天生就自帶的本能反應,學校生活、職場生活,甚至是與親密的家人之間,一但理念不合,就互相排斥。相信大家應該時不時就會這種感受出現吧,於人群當中,驚覺自己格格不入,此時心智若不夠堅強的話,思想似乎就很容易就被左右。
source:ezvivi2
我偶爾會想,我們是否都誤會了歸屬感三個字背後賦予的真正意義,也許我們常會把歸屬感自動狹義成:「在團體中備受歡迎、被需要、被接納、適應或融入的自我感受。」但,人有百百種,不要設限只找與自己投緣的人,「相似度 ≠ 歸屬感」,倘若只抱持這種心態最終只會導致自己切斷了許多創造連結的可能性;或著,團體生活中,不要讓自己過度迎合對方,真的不喜歡、心裡抗拒,勇敢為自己發聲,很難真正做到,我知道,畢竟誰都不想自己被孤落,而那種感受,的確是蠻難過的。
source:Books
但,你就是你,你不是要變成他人「眼中的自己」,而是要成為「真正的你」。有本書是這樣寫著:「唯有誠實面對自己需要什麼、重視什麼,才能找到適合自己與他人的連結方式。」這段話說給你聽,也說給我自己聽。
立即加入儂儂LINE@ 每週五抽好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