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醫40年醫生的感悟:「醫生不是醫病,是醫人!最重要的是對病患的感情」

行醫40年醫生的感悟:「醫生不是醫病,是醫人!最重要的是對病患的感情」

  • #一件襯衫
  • #珍惜生命
  • #心靈
  • #醫生
  • #生命
  • #醫病關係
  • #醫療
  • #生命意義
  • 行醫40年醫生的感悟:「醫生不是醫病,是醫人!最重要的是對病患的感情」
  • 行醫40年醫生的感悟:「醫生不是醫病,是醫人!最重要的是對病患的感情」
  • 行醫40年醫生的感悟:「醫生不是醫病,是醫人!最重要的是對病患的感情」

一件襯衫贊助了7-ELEVEN的公益拍攝,團隊一群人,扛著器材到了屏東三地門部落,見一位在偏鄉「行醫 40 年的醫生」。余廣亮院長,在行醫的四十多年裡,一直找不到行醫的意義,後來他來到屏東,接觸到獨居老人,為了不讓獨居老人跟社會失去連結,他把醫院宿舍的一樓改造成社區聚樂部,讓社區裡所有輕度失智的小孩和獨居長者聚在一起生活。透過這些幾乎就快要被社會遺棄的影子裡,他才發現,40多年來繞了一圈,原來有些病患他要治的不是病,是需要關心。

 

在貧窮的土地上,人與人的感情更加真誠。

行醫40年醫生的感悟:「醫生不是醫病,是醫人!最重要的是對病患的感情」

SARS那年,經歷過無數生命從他手中消逝,即便身為醫生,卻也無能為力的感覺,讓他重新思考這份職業的意義,為了尋找答案,他帶著醫療團隊深入非洲最窮困的國家─馬拉威,親手拯救過無數受苦受難的生命。

有一次,因為屋頂壞掉,花了不到兩百元請園丁來幫忙修理,結果他看到園丁在路上就把一半的錢給另一個年輕人,只因為年輕人說自己已經一整天沒吃東西了,他很訝異園丁怎麼能這樣相信年輕人? 但園丁對他說:「我相信有一天當我也遇到同樣的情況的時候,有其他人也願意來幫我。」在貧困的環境裡,還能保有同理心,是這位園丁帶給他最大的課題。

 

行醫了大半輩子,才了解和病患建立感情也是專業。

行醫40年醫生的感悟:「醫生不是醫病,是醫人!最重要的是對病患的感情」

回到台灣後,哪裡需要幫助,余廣亮就往哪裡去。在屏東,許多失智長者像被流放般,只能獨自在家中,這種孤單更加重長者們的失智情況,也因當地居民不了解失智症,常常被嫌棄。於是他成立了日照中心,讓不同世代共融的聚樂部,獨居長輩們也有了互相分享生活的空間。從長者身上,他才恍然大悟,醫生,醫的不是病,是醫人,最重要的地方還是對病患的感情。

 

原文出處: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

cover
做自己,最時尚
DARE TO BE YOURSELF.
DARE TO BELIEVE.
Bella Logo black
Newsletter
訂閱我們的電子報,每週收到潮流時尚美容觀點
Social
Be our friend
加入 Bella 儂儂會員,可搶先試用體驗我們提供的產品
COPYRIGHT © 2025
NONG-NONG GROUP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