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et」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也是每年舉辦Met Gala的地方,這個全世界最重要的人類文明館藏,將繼去年英國國家藝廊館藏空降奇美博物館,今年6月14日至10月12日即將進駐國立故宮博物館,以大展《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一次展出莫內、梵谷與畢卡索等38位藝術大師,包括81件真跡畫作!
延伸閱讀:來自80年代思想解放潮!北美館新展《黑潮:賴純純回顧展》從日本到台東都蘭,回顧40年台灣當代藝術輪廓
- 故宮《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背景&由來
- 故宮《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為何被稱為「人類文明的總和」?
- 故宮《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與「這些」名畫面對面
- 故宮《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5大展區搶先看
- 故宮《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展覽、票價資訊
故宮《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背景&由來
Source: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FB
由大都會博物館策展的《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來自The Met最知名的捐贈者之一羅伯特雷曼Robert Lehman的珍貴藏品,橫跨文藝復興至20世紀時期將近700年,從中精選81件畫作來台。羅伯特雷曼Robert Lehman是過去這一世紀間美國最重要的私人收藏家之一,大都會博物館甚至還特別為其設立側廳展出。
延伸閱讀:2025北美館重點展覽公布!8大亮點總整理:冰島藝術大師埃利亞松、6 位臺灣藝術家、第14屆雙年展
故宮《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為何被稱為「人類文明的總和」?
Source: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為什麼重要?The Met 被譽為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與巴黎羅浮宮、倫敦大英博物館齊名),館內的收藏橫跨人類五千年文明,從古埃及、希臘羅馬,到亞洲、歐洲文藝復興與現代藝術,超過200萬件藝術珍品,從莫內、梵谷、畢卡索等西洋藝術巨匠,到中國書畫、埃及木乃伊、日本浮世繪、法國時裝精品,堪稱全球規模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之一,更被視為「人類文明精華的總和」。
延伸閱讀:3月逛展推薦!台灣高山攝影展、韓國插畫家Cream Ecoes、日本漆藝家大川翔吾、兒美館等8檔一次看!
故宮《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與「這些」名畫面對面
Source:時藝多媒體
《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將展出 81件繪畫和素描,作品橫跨一世紀(19 世紀中葉至20 世紀中葉)從印象派、後印象派到早期現代主義。印象派的出現,讓畫家們從室內走向戶外、繪畫主題自人物與肖像延伸到捕捉自然變化和光影流動,影響了後續藝術流派如點描派、野獸派、現代主義的演變,留下許多經典。這次也特別切出女性藝術角度,呈現多位知名女性藝術家畫作,包括瑪麗卡薩特、貝絲莫莉索、蘇珊瓦拉東等,藉由女性風格探索不同的藝術向度。
故宮《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5大展區搶先看
Source:時藝多媒體
《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中,將透過「身體姿態」、「肖像與人物」、「徜徉自然」、「從城市到鄉村」及「水岸風光」等五大主題,依年代順序排列,呈現一世紀以來藝術家對這些主題的多元詮釋與演變。
展區01「身體姿態」
人體是藝術成就與表達的試驗場。此區梳理1860年代起,不同藝術家對人體的詮釋;以及說明鉛筆、顏料等不同媒材與技法對裸體描繪的特殊性。
保羅•高更《大溪地的出浴女子》Tahitian Women Bathing 1892。高更第一次遠赴大溪地,其實是為了逃離巴黎的現代生活壓力。高更著迷於島上的風景與人們單純的生活,《大溪地的出浴女子》就是他記錄這段異國情調的重要作品之一。他讓畫中人物以背對呈現,營造一種不打擾、不闖入的觀看距離感,土黃、深綠等飽和的色塊,更讓畫面更充滿熱帶島嶼的溫暖氣息。Source:時藝多媒體
代表作品 | 亨利•馬諦斯《扶手椅上的裸女》Nude in an Armchair (Nu au fauteuil) 1920。Source:時藝多媒體
展區02「肖像與人物」
18世紀末工業化革新社會階層與城市面貌,藝術從國家資助轉向更開放的大眾市場,肖像畫成為新崛起的中產階級展現財力與地位之物。在這時期,藝術家描繪現代生活中的社交互動,讓親朋好友成為畫中人,賦予肖像更風格化的表現,模糊肖像畫與風俗畫之界限,開啟人物畫的另一風貌。
奧古斯特•雷諾瓦《彈鋼琴的兩位少女》Two Young Girls at the Piano 1892。雷諾瓦1892年作《彈鋼琴的少女》,描繪兩位少女於鋼琴前,一彈奏一聆聽。以印象派風格、柔和筆觸與溫暖色調,展現青春優雅與靜謐情感,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美好瞬間。Source:時藝多媒體
奥古斯特•考特《春日》Springtime 1873。《春日》是考特1873年的作品,描繪一對年輕男女在森林中盪鞦韆,氛圍浪漫輕盈。女孩白裙隨風飄動,與男孩相擁微笑,洋溢青春愛戀。畫作以柔和色調與流暢筆觸展現春日風情。Source:時藝多媒體
展區03「徜徉自然」
此區闡述法國風景如何作為啟發新畫風靈感之源。隨著法國政治與工業革命的推進以及城市發展,藝術家這時將視野轉向祖國的風光,將自己獨特的視角和個人風格帶入畫作,徹底改變19世紀至20世紀初的畫風。

文森•梵谷,《花桑盛開的果圆》The Flowering Orchard 1888。描繪了春季果樹盛開的美麗景象。畫面中梵谷運用了鮮明的色彩和粗筆觸,展現出春天的生機與活力。這幅畫表現了梵谷對自然的熱愛及對色彩的探索,呈現出他標誌性的情感表達和強烈的光影對比。Source:時藝多媒體
展區04「從城市到鄉村」
19世紀與20世紀的藝術家探索法國各地人們的生活方式及其與環境的互動。從描畫不斷變化的巴黎城市景觀、塞納河畔及度假勝地享受悠閒時光的漫遊者,到鄉村小鎮和田園風光;藝術家以現代眼光與其創新技巧,各自詮釋所處地方的景觀與人群。
喬治•秀拉《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習作Study for "A Sunday on La Grande Jatte" 1884。秀拉最具代表性的是 「點彩畫作」。這幅畫描繪的是巴黎附近的「大碗島」,畫中的人物悠閒地在草地上度過午後,展現了當時社會的一種休閒與閒暇的生活方式。由小而密集的顏色點組成的技法,這些顏色點在觀者的視網膜上相互混合,形成完整的圖像。色彩明亮有層次,光線的變化、人物的細節等都顯示出秀拉對色彩學和光學的深刻理解。Source:時藝多媒體
代表作品 | 卡米耶 •畢沙羅《冬天晨的蒙馬特大道》The Boulevard Montmartre on a Winter Morning 1897。Source:時藝多媒體
展區05「水岸風光」
1911工業化帶動鐵路運輸,人們更能前往海灘、漁村、港口等各地。藝術家更便於前往描繪水景風光和細節,無論是在法國各海岸、威尼斯或阿爾及爾等地,皆可看到不同藝術家帶來的畫作紀錄。
代表作品 | 皮耶•波納爾,《聖特羅佩舊港一景》View of The Old Port, Saint-Tropez 1911。Source:時藝多媒體
故宮《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展覽、票價資訊
1)早鳥票券已結束
2)預售票券|2025/04/07 ——06/13
• 預售單人票 400元/張
購票:時藝官網、KKday、Klook、udn售票網、ibon. FamiPort、博客來、OPENTIX
• 預售商品套票 499元/張,含「THE MET限定零錢包」1個。
購票:時藝官網、KKday
3)展覽期間票券 |2025/06/14 ——10/12
• 全票 500元/張
優待票 450元/張,購買資格:6歲以上持有效學生證件及學年註冊章者,每證限購一張(碩博士生、社區大學、空中大學及在職進修等不適用)。特惠票 250元/張,購買資格:65歲(含)以上者、持本國或外國身心障礙手冊之陪同者,需出示證件正本,每證限購1張。
故宮《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周邊商品
由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授權,2025別注PVC零錢包登場,紅白雙色隨機兌換,雙面經典Logo印刷,可掛包作裝飾(尺寸約7.5x5x1cm)容量最多12枚10元硬幣。預售限定,現場不販售!預售商品套票 499元/張,內含「THE MET限定零錢包」1個。
《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
展期|2025/06/14(六) - 2025/10/12(日)
時間|週一至週日09:00 - 17:00(最後入場時間 16:30)
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 第二展覽館一樓特展廳(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