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女人迷編輯 Haoting
19 世紀經濟學家帕列托(Vilfredo Pareto)曾發表著名的「二八法則」,提出「社會上 20% 的人,擁有 80% 的社會財富」;也就是說,每個人在出生時,有八成的機率會成為財富世界中的平民老百姓。去年9月Netflix 上映新片《聰明生活經濟學》(Get smart with money),找來四位理財教練,提供四組素人來賓為期一年的「個人理財教練課」;並且以季為追蹤單位,針對不同個案的需求與目標,提出實際可執行的改善方案。不論你是收入穩定的上班族、手頭緊繃的月光族或是入不敷出背債族,不妨透過以下四個案例重新審視自己的財務觀念,也吸收四位理財教練的實用建議,幫助自己在理財的路上走得更順遂。
延伸閱讀: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教你 5 步驟立下財務好基礎,存下「緊急預備金」千萬別忽略!
債務滾雪球,「我有權利過好的生活嗎?」
source:Netflix
「錢是拿來花的。」這是 Ariana 從原生家庭學到的第一個金錢觀。過去沒什麼存款的她,租著昂貴的公寓、每週和朋友吃好料、心情好就逛街買衣,而且每次消費幾乎都使用信用卡付款。因為對金錢有錯誤的理解,從大學的學貸開始,再到畢業後超出個人能力的消費習慣,Ariana 在短短幾年間就背負了 11 萬美元的債務。
現在,Ariana 30 多歲了,必須邊工作邊照顧家庭,對丈夫和孩子卻有深深的歉疚感——每個月的薪水都拿去還自己的貸款,全家生活開銷幾乎都由丈夫負責,根本沒有餘裕享受夢想中的家庭生活,甚至連修車子的錢都沒有。理財教練建議她做三件事情:
1. 檢視消費類型:優先付給「需求+熱愛」,而非「想要+喜歡」
source:Netflix
(1) 需求(Needs):維持健康和安全的必需品,例如:水電瓦斯、房租、日常必需品、蔬果等。
(2) 熱愛(Loves):不考慮金錢的前提下,自己最想擁有的是什麼?
通常此類的滿足程度高、花費也較高,像 Ariana 想帶家人去度假。但為了省錢,人們往往退而求其次,選擇 「想要+喜歡」而落入衝動消費的陷阱。
(3) 想要(Wants):可以滿足暫時性渴望,但帶來的快樂通常不超過半年。
(4) 喜歡(Likes):幾乎不會使人感到快樂,例如: Ariana 經常在 Amazon 上「手滑」下單,但仔細評估後根本不是必要的東西。
延伸閱讀:名牌包才是真理?小資理財專家破除「購物迷思」:別讓「想要」變「需要」!
2. 發薪時,自動轉入 5 類理財帳戶,平常只帶「一般花費」金融卡
source:Canva
五個理財帳戶分為「家庭帳單」、「個人帳務」、「一般花費」、「急用金」和「圓夢預算」。因為已經做好財務分配,並且將流程自動化,每次消費更安心;債務先從利率高的開始償還,讓還貸款的節奏趨於穩定。教練也請她暫時擱置信用卡、用金融卡取代,幫助 Ariana 提升金錢掌控度。
3. 正面富足的心態建立:想著「我能控制錢」,而非「我怕錢」
source:Canva
債台高築的 Ariana ,有段時間極度擔心車齡 20 年的車子壞掉,自己會無法支付新車的頭期款。好在幾個月前開始做財務分配,某天 Ariana 的車子真的出了問題,她和丈夫便協議用「急用金」購買了修車工具,暫時度過了危機。教練也藉此引導 Ariana 練習正面的財富思維方式,她對金錢的焦慮感也緩解許多。
延伸閱讀:【心理測驗】從「錢包顏色」看個性!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法,咖啡色難賺大錢,"這個顏色"喜歡亂花錢!
經濟狀況一攤死水,「我還有機會追夢嗎?」
source:Netflix
27 歲的 Lindsey 是身兼兩職的月光族,畢業於服裝設計學院的她,一直苦無一展長才的機會;受限於沒有多餘的可支配金錢,只能屈就於眼前耗費大量時間的餐飲業工作,甚至在陷入情緒低潮時,因為無法支付醫療保險的費用,沒辦法去看心理醫師。其實 Lindsey 是一個努力又有天分的女孩,她渴望成為一名設計師,但是財務上的惡性循環,拖住了想轉換跑道的心。教練寶拉看出了她的潛力,很快地為她找出打破僵局的兩個機會點。
1. 節流:降低「房租」「交通」「飲食」三大花費,極大化存款
source:Canva
(1) 房租:找小一點的房子,或是與室友分租。
(2) 交通:選擇最便宜但安全的交通工具即可。
(3) 飲食:減少叫外送和外食的頻率,每週固定安排超市採買的行程,自己準備三餐省錢又健康。
2. 開源:從自身出發,發揮自己的獨特價值
source:Netflix
(1) 零工
指可以立即進帳的短期工作。教練建議 Lindsey 在擔任狗保母時,利用遛狗的空檔為其它狗狗速寫,並在畫作背面附上自己的名字與聯絡電話,讓收到作品的狗主人們成為自己的潛在客戶,為自己拓展更多接案機會。
(2) 建立副業或創業
目標成為「自雇者」的 Lindsey,勇敢辭去了其中一份虧待她的工作。儘管收入暫時下滑,她仍專注地投入她的藝術事業:她把自己的畫作數位化,並以印刷的方式規模化,帶去市集擺攤。後來 Lindsey 闖出名號,不僅接到了壁畫委託、和小服裝團隊合作,也開設了自己的工作坊課程。節流有限、開源無限,教練引導她轉換思維,學習評估賺錢的效率、試著從零開始建造自己的事業。最後,有了餘裕的 Lindsey 成功加入醫療保險,也在熱愛的藝術領域持續往前。
從一夕暴富到坐吃山空,「我要怎麼穩定財富?」
source:Netflix
橄欖球員 Teez 在 21 歲那年,因為比賽表現優異被簽進職業球隊,第一份薪水就高達 160 萬美金。扣除 40% 的稅、支付經紀人薪水、買了兩棟房子、帶妻小遊山玩水後,戶頭裡的存款在兩年內只剩下 28 萬。更糟的是,他的腳前陣子受了傷,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法打球也沒了收入。職業運動員的生涯,通常在 25 歲達到高峰,30 歲後差不多就得退休;大夢初醒般的 Teez,意識到大事不妙,他知道再這樣下去,全家都得跟著他喝西北風。理財教練給了他一點建議:
1. 減少花費、戒斷奢侈品
source:Netflix
Teez 一家每月花費 1.2 萬美元,環顧他的家中,還可以發現不少奢侈品,像是一整個鞋櫃的名牌球鞋、高級品牌的珠寶首飾,算一算總價高達 6 萬美元。教練告訴他,如果當初把 6 萬美元投入股市,單純投資標普 500 指數,現在這筆錢早就變成 11.2 萬美元。聽到數字後的 Teez, 露出了懊惱的表情。
2. 開始投資指數型 ETF
source:Netflix
以運動員的邏輯來說,把錢拿去投資就是讓錢上場比賽,替自己賺錢。教練建議 Teez 將省下的錢,以每月 10,000 美元穩定投入股市,購買指數型基金。起初 Teez 有些猶豫,因為不了解,只願意定期投資 1000 美元,碰到下跌時,心裡也容易慌張。教練告訴他,投資最重要的是買進頻率,就算指數短期內下跌,之後也還是會漲回來,也可以趁著股價便宜時加碼一些。
在學習投資理財的期間,Teez 也積極參加球隊徵選、爭取成為正式出賽球員。一年後,他的事業漸漸穩定,處理薪資的態度完全不同了,因為他知道所謂的財富,不再是一個讓他頭痛的數字,而是能夠安頓一家、獲得自信、讓他擁有選擇餘裕的基石。
夫妻一人失業,「我們如何提早退休?」
source:Netflix
2020 年疫情爆發,工程師 John 在裁員潮中失去了工作,成為全職奶爸。相反地,他的老婆、心理治療師 Kim 的事業營收呈指數型成長——2018 年收入 7 萬,2020 年成長為 15 萬,2021 年上看 30 萬。不過,身為家中唯一的經濟來源,工時又越來越長,讓無法和家人好好相處的 Kim 有些焦慮。另一方面,隨著總收入的持續增加、生活品質的提升,一家人每月的開銷竟高達 1.3 萬美元,因此兩人希望能降低花費、學習存錢,目標是提早退休,因為他們在乎時間更勝於物質生活。關於他們的規劃,理財教練的建議是:
1. 退休要花多少錢?生活費乘 25 倍,就是你的 FIRE 值
source:Netflix
近幾年開始流行的 FIRE 風潮(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反映人們對「提早退休、拿回人生自主權」的渴望;當「被動收入」大於「生活開銷」,就能擁有不靠工作就養活自己的底氣。根據「4% 法則」,將年度生活開銷乘 25 倍,就是實現財務自由的最低門檻;將這筆錢投入指數型投資,每年提取 4% 作為生活費,就可以在不減少本金的情況下,擁有源源不絕的被動收入。
2. 比收入更重要的是「花費方式」
source:Pexels
對於 Kim & John 兩夫妻來說,由於當前的家庭花費過高,就算計算出 FIRE 值,對照當前的年收入,至少還得花上 21 年才能退休。教練建議他們從削減生活支出開始,像是減少每月花費 2000 美元的衝動購物,或是去大型量販店一次買足,把每月伙食費從 1200 美元降低到 500 美元。第 9 個月時,兩夫妻決定大屋換小屋,將最大支出、一年 3.6 萬美元的房貸減半,將省下來的 1.8 萬拿來投資。
3. 存錢重要,好好過日子更重要
source:Canva
經過教練的陪伴和指導,Kim & John 一家的花費大幅降低,甚至安排了一場「迷你退休」,一家人一起到哥斯大黎加渡假五週。聽到他們的近況,教練露出欣慰的表情,表示旅遊能帶來一輩子的回憶,而且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如果負擔得起,這筆錢是值得花的。
看完了《聰明生活經濟學》中的四組理財案例,你是否也想要開始自己的理財之路?也許每個人的財務狀況都不同,但只要從現在開始釐清財務目標、了解個人消費習慣,並且滾動式修正自己的理財方法,相信你也能活出理想中的快樂人生!
本文授權轉載自女人迷
內文或圖片經過原作者/攝影師授權
更多內容:
錢錢與它的產地|把儲蓄當訂 Netflix!每月存錢「自動扣款」,安心花剩下的錢
ETF 懶人投資到底是什麼?別忽略隱形成本,當個聰明投資人!
錢錢與它的產地|婚後多數衝突來自金錢觀!伴侶這樣談錢:從成長經驗,理解彼此的金錢腳本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