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時尚消費習慣改變,許多時尚品牌與服裝零售業因此受到影響,無論是被市場淘汰、減少店面、內部重組,甚至是破產都是這些年品牌與零售商不斷面臨的問題。根據國外網站統計,光是今年上半年就有將近10個品牌提交了破產申請,如此嚴峻的考驗,還在挑戰著時尚業如何度過這些年來的寒冬。
這些申請破產的時尚品牌,不斷面臨快時尚低價快速的消費模式,與大型百貨零售分瓜市場的壓力,加上電商平台AMAZON也開始跨足時尚圈,這些品牌在走投無路下,只好宣布破產來找尋新的機會。藉由聲請破產,獲得破產保護的程序,讓公司可以在申請後的120天內,找尋融資或是重組公司的方法,讓品牌或是零售商有機會繼續營運,或是將股份售出給其他公司,避免公司真的破產倒閉。

▍Nike併購Converse
這樣的方式不見得是件壞事,像是藉由被收購讓品牌能夠持續營運就是很好的方式,還能藉由品牌之間的技術交流,讓產品產生更多樣話的改變,甚至還能減少自己公司在開發上的成本。Converse就是很成功的範例,從2001年宣布破產,到2003年被Nike收購,讓品牌重新定位,甚至帶來改變,也結合Nike的製鞋技術,將Converse最經典帆布鞋Chuck Taylor進行改造,推出編織鞋面與Lunarlon鞋墊,讓鞋子的舒適大大提升,也被許多人認為是一個成功的改版。
如果Converse沒有被收購,要做出這麼多設計上的革新與改變,勢必得在緊迫的財務壓力上,增加許多研發成本。現在反而可以與Nike進行技術上的合作,對於Nike來說更把自己的品牌DNA成功移植到新購的品牌。

▍LVMH收購Dior股份
今年Dior、Jimmy Choo以及The Body Shop都有出售與被併購的消息。今年LVMH集團以121億歐元收購少數股東持有的Dior集團剩餘的26%股權,讓Dior分家已久的彩妝與時裝部門再次整合,這次的收購算案最大的獲利者不一定在於LVMH或是Dior,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身為最大持股人的Arnault家族絕對是最大的受益人,同時身為兩個品牌最大的持股人,這次的交易難免會讓人感覺就是左手賣右手的交易。
對於品牌來說,Dior可以更加完整自身的結構,美妝與時裝不再分開,對於未來的時尚佈局也能便有更加完整的整合或是戰略方式。從LVMH的角度來看,藉由收購股份,提高自己身品牌的股價,在這個奢侈品業從蕭條漸漸轉為比較平穩的時候,無疑是替自己打了一劑強心針。

▍Jimmy Choo決定出售
英國鞋履奢侈品牌JimmyChoou也正在尋求出售,在聲明中表示,JimmyChoo董事會今天已經決定對公司的各種戰略選擇進行審查,以最大限度地回報股東的價值,並尋求出售。有分析指出,這次的出售可能可以吸引全球的投資公司進行併購,據傳有中國的投資者、奢侈品巨頭LVMH、開雲集團、麗鋒集團以及開啟收購策略的Coach和Michael Kors都有意收購,但是對於收購這件事,還沒有正式有買家出現。Jimmy Choo目前正與美林和花旗銀行合作,希望吸引更多有興趣的買方加入。
這次出售對於Jimmy Choo說反而得到好處,從2014年至今股價從來沒有好過,2016年甚至跌至一美元以下,這次出售案一出,股價隨即大漲百分之五,即便還沒賣出公司,因為股價的提升,增加了公司的市值。這次的出售案究竟是提高股價與公司市值的一種方式?還是有大更重要的戰略考量,都是時尚產業相當值得關注的一件事。
▍2017年時尚產業破產公司
1.2017年1月—Bibhu Mohapatra:雖然申請破產,但是仍舊如期參加今年二月的鈕約時裝週發布2017秋冬系列。
2.2017年2月—Wet Seal(第二次破產)
3.2017年3月—BCBG Max Azria:up 因為產品無法跟上消費者需求的變化速度與過度擴張,在2016年虧損約1000萬美元,也關閉120門市。
4.2017年3月—Gordman's Stores
5.2017年3月—Karen Millen:英國品牌Karen Millen因為計劃逃稅,被英國政府要求補交600萬英鎊的稅金,加上品牌本身營運不佳,無力再負擔稅額,宣布破產。
6.2017年4月—Payless:美國連鎖鞋店Payless Shoesource,藉由宣布破產,來重組自身業務,也關閉近400間分店,不過好在重組期間獲得將近3.85億美元的融資,讓Payless有機會重新翻身。
7.2017年4月—Agent Provocateur:高級內衣品牌Agent
Provocateur,透過在美國遞交破產申請,來維持在美國地區的業務,並將部分的分店出售。
8.2017年4月—Jaeger
9.2017年5月—Rue21:Rue21最近成為美國最新一個申請破產的青少年服飾品牌,希望藉由破產申請,集合現在團隊內的資源,改善零售業務並完成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