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危機當前,該怎麼保護自己?除了防疫措施要做好、飲食要均衡,一些研究顯示,「維生素D」可能具有抵抗 COVID-19 的潛力。曬太陽就是補充維生素D的最好方式,一般來說,只要每天曬15分鐘的太陽就能補充身體所需的維他命D。而自幾千年前的古文明開始,人類就發現了曬太陽的重要性,它是人類最早的治病靈丹;1937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森特·吉爾吉則說:「陽光是人類的光電池,也是最好的生物營養素。沒有陽光,就沒有健康。」關於太陽與人體的關係,可能比你想像中得要緊密。
延伸閱讀:維生素D怎麼補?專家推薦抗疫必吃7大食物,「這食物」吃一口就可補足一天所需
一切從「太陽神」開始
source:The Yorck Project@Wikimedia Commons、 Livioandronico2013 - Own work@Wikimedia Commons
「凡是有太陽光的地方,就存在太陽崇拜。」──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博內特·泰勒爵士(Sir Edward Burnett Tylor,1832年~1917年)。人類最早塑造的神是太陽神,最早的崇拜是太陽崇拜。中國、印度、埃及、希臘和南美的馬雅等眾多古文明,都有崇拜太陽的傳統,這種崇拜在上古時期相當普遍。被世人稱為人類學之父的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博內特·泰勒爵士(Sir Edward Burnett Tylor)曾說:「凡是有太陽照耀的地方,均有太陽崇拜存在。」
自古以來,人們一直用各種各樣的形式尊崇太陽。許多古文明把太陽尊為唯一的上帝,崇尚武力的亞述人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們認為陽光的照射使他們成為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民族。古埃及人在室内使用不同顏色的玻璃,讓太陽光透過不同色澤的玻璃照射人們的身體,他們深信如此可以治療疾病。
延伸閱讀:英國女王健康掌握5大養生秘笈!控制飲食、低限度運動,偶爾來點小放縱也是OK的!
從古文明,到南丁格爾
source:Mohsin khan@pexels
5000年前,古埃及、印度和中國已經開始利用太陽光治療或輔助治療一些疾病。西元前約3000年,古埃及人第一個發現太陽光對人體有好處。西元前1500年的印度醫學文獻,描述了一種將草藥與自然陽光結合起來的療法,以治療無色素的皮膚區域。經過遠古時代不斷的積累,2500多年之前,古希臘偉大的醫學家與哲學家帕門尼德斯(Parmenides)說: 「給我一個曝曬陽光,讓身體發熱的機會,我可以治癒一切的疾病。」
source:After Henrietta Rae@Wikimedia Commons
1816年,被稱為「護士之母」的英國佛羅倫斯·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把參加過克里米亞戰爭的受傷人員抬到屋外,利用太陽光療傷,發現療效不錯。1858 年,她回到英國之後,靠戰爭體驗帶給她的啟示,積極改善倫敦醫院病房的採光設施。1877 年,英國科學家唐斯·布朗(Dutch Downs Brown)利用陽光的紫外線照射,進行殺滅枯草桿菌 (Bacillus subtilis)、芽孢菌 (Bacillus)的實驗,證實陽光具有殺菌能力。
延伸閱讀:洗手比酒精消毒更有效!6款PTT熱搜純天然洗手乳推薦,清爽零刺激孕婦小孩都能用
「紫外線治療之父」獲諾貝爾醫學獎
source:By Unknown author - Self-scanned@Wikimedia Commons
1883年,丹麥醫生尼爾斯·黎貝里·芬森(Niels Ryberg Finsen)是世界上第一個設計了和太陽光線一樣,可以發射連續光譜的「碳弧燈」的人,他用碳弧燈來治療病人取得了預想的效果。1893 年,尼爾斯·黎貝里·芬森利用光線治療天花的實驗首次獲得成功,實驗的結果表明:光譜中不同性質的光線對人機體的作用各不相同。光譜中高折射的紫端光線(紫外線),使天花病人皮膚起水泡、發高燒;而光譜的另一端低折射的紅外線則促進天花痊癒。因此,利用紅外線照射治療天花病人的面部,就能夠保護他們的面容完整。從這一實驗中,他還發現有些光線具有較強殺菌功能。
1895年,他利用陽光治療尋常性狼瘡及皮膚病獲得成功,為尋常性狼瘡患者重新帶來了生命的希望,因而獲得1903年諾貝爾醫學獎,是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臨床醫生,被後人稱為「紫外線治療之父」。
延伸閱讀:防疫面罩DIY自己做!只要一張A4透明資料夾,日本設計師教你30秒做出「拋棄式防疫面罩」
太陽光中,「維生素D」的關鍵作用
source:Aaron Burden@unsplash
1928年,德國化學家阿道夫·溫道斯(Adolf Windaus)因其在膽固醇領域的研究成果,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阿道夫·溫道斯發現,膽固醇可以經幾個步驟後轉化為維生素D3。膽固醇最早是從膽結石中提煉出來的,它是一種不飽和化合物,在整個人體中都存在。高含量的膽固醇會匯集在肝臟中並造成損害。
source:Daoudi Aissa@unsplash
之後,溫道斯證明了類固醇與維生素D的關係,他用波長248奈米(nm)~313奈米( nm)的紫外線,照射「麥角固醇」,得到了維生素D。麥角固醇是酵母和真菌細胞膜的組成部分,功能與動物細胞膜中的膽固醇相同。對於素食者來說,麥角固醇是唯一的維生素D食物來源。1937年,溫道斯更發現動物的皮膚裡有「7-去氫膽固醇」(7-dehydrocholesterol),而陽光裡的紫外線照射到我們的皮膚時,就會把7-去氫膽固醇轉化成維他命D。
延伸閱讀:吃什麼可以補鈣?營養師曝多吃堅果 、黑芝麻、少碰4大「地雷飲食」,當心失眠、憂鬱是缺鈣警訊!
【資訊來源】 書名:《太陽醫生:更免疫、更年輕、更聰明、更長壽、更苗條的陽光療法》
作者:林慶旺
出版社:時報出版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