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高雄發生有使以來最嚴重的火災事故,造成多人死傷。台灣的火災並不少見,住宅火災尤其多,內政部消防署統計,民國 107 至 109 年間住宅火災合計發生就有 1 萬 8,046 件,占建築物火災數 75.9%,造成 313 人死亡。要防範火災並非全靠運氣,消防署在 facebook 粉絲專頁上公布「住宅火災預防注意事項」──3 習慣、4 對策、5 不要──注意生活習慣、檢視家中環境、謹記逃生時的注意事項,一起保護自己及家人的安全!
延伸閱讀:「視訊鏡頭被駭」5個方法防範,「蓋住鏡頭」這招祖克柏也用,「公共 Wi-Fi」隱藏資安危機!
1. 注意爐火烹調習慣, 5 成起火原因都是它
source:KWON JUNHO@Unsplash
消防署表示,住宅近 5 成起火原因與「爐火烹調因素」有關,其中以乾燒及油鍋起火為常發現情形。我們都要吃飯,但不要因為吃飯釀成災害!請注意烹飪時不要電話聊天,且謹記「人離火熄」原則。另外,建議選用安全爐具(有熄火安全裝置及溫度感知功能),並在廚房安裝住宅用火災警報器,避免鍋子的內部湯汁沸騰溢出、爐火附近勿放置易燃及危險物品,並定期清洗排油煙機。
延伸閱讀:廚房總是油膩膩?掌握廚房3大「污區」,善用小蘇打粉擊退油汙!
2. 注意電氣使用習慣,「5 不 1 沒有原則」
source:Clint Patterson@Unsplash
住宅起火原因的第二高,是「電器因素」,且是造成住宅火災人員的死亡主因。掌握「5 不 1 沒有原則」:用電不超過負載、電線不綑綁折損、插頭不潮濕汙損、電源插座不用不插、電器周圍不放可燃物,最後是沒有安全標章的電器就不要使用。消防署提醒,若使用電器時聞到了塑膠燃燒臭味或不正常運轉,請停止使用並淘汰,家裡的除濕機也應到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商品安全資訊網,確認是否為公告召回的瑕疵零件除濕機。
延伸閱讀:停電必備5大用品 !香氛蠟燭是絕對要的,預防低血糖與焦慮你需要來點「它」
3. 注意抽菸習慣,別再直接丟垃圾桶!
source:Ander Burdain@Unsplash
你可能不知,未熄滅的菸蒂也是住宅火災的常見起火原因之一。菸蒂請謹慎處理,喝酒或服藥、睡前應避免吸菸;煙灰缸要常清理,以免菸蒂未熄起火燃燒;還有抽完菸千萬別直接丟進垃圾桶、或放進寶特瓶等可燃物內,請確認完全熄滅後再放入菸灰缸。
4. 住宅用火災警報器,幫助及早反應
source:Matthias Groeneveld@Pexels
如果有安裝住宅用火災警報器,就能及早發現火災、及早做反應。選購時請認明附有內政部登錄機構認可標示的產品,才有保障。並定期做維護保養:測試按鈕、擦拭保持清潔、必要時更換電池、定期測試。
5. 住宅用滅火器,火勢初期很好用
source:Erik Mclean@Unsplash
滅火器不是住宅內積灰塵的裝飾品啊,當火勢還小、未延燒到其他可燃物時,就可以依照情況判斷是否要使用滅火器。什麼是「適合的情況」?以常見的「ABC 型乾粉滅火器」來說,適用於普通火災(紙張、木製家具等)、油類火災(沙拉油、酒精膏等)、電器火災(電器、行動電源等)三種常見火災類型,小巧的「住宅用滅火器」亦是。購買時皆請認明內政部的認可標示,放在明顯且方便取用的位置,但要避免高濕度或陽光直射、確保不會傾斜翻倒。
延伸閱讀:《火神的眼淚》獲封2021年最強職人劇!林柏宏增重10公斤化身健壯消防員,「這個細節」連導演蔡銀娟也狂讚!
6. 你家夠安全嗎?請建構「防火環境」
source:Jisun Han@Unsplash
今天,請檢視一下自家環境是否為「防火環境」,防火環境並非就不會起火,而是可以防止火勢擴大、爭取更多的逃生時間,請依這 5 點逐項檢查:
- A. 減少家中可燃物。
- B. 使用耐燃材料與防焰物品。
- C. 改善隔間與牆壁的防火性。
- D. 在樓梯間、通往樓梯間的開口處設置門:否則容易發生低樓層起火,整棟樓卻都因煙的流動皆受到火煙的侵襲。
- E. 不要在梯間或逃生通道上堆積雜物:這會增加救援的困難度。
延伸閱讀:家中最髒的地方不是馬桶!鍵盤、牙刷架、遊戲手把比你想像得還可怕,廚房的「這東西」才是細菌的溫床!
7. 規劃好家庭逃生路線
source:Braden Hopkins@Unsplash
再來,檢視家中是否有 2 種不同方向的出口可做逃生選擇。火災時,如果 2 出口或樓梯已無法逃生,要判斷是否有「具防火時效且尚未被火煙侵襲的空間」可供等待救援。消防署提醒,上述空間應以同時具備對外窗、陽台為優先。
8. 不要收拾財務
source:Sharon McCutcheon@Unsplash
儂編偶爾會想像,要是家裡火災第一時間該先拿什麼貴重物品逃走。但消防署提醒,火場情況是瞬息萬變的,千萬不要為了收拾財物,耽誤了避難逃生的時間,受困火場。
9. 不要搭電梯
source:Arisa Chattasa@Unsplash
平時可以懶,火災時就別再搭電梯了!消防署表示,火災時,一般普通電梯的供電系統隨時會斷電,使人受困在電梯內。你以為躲在電梯裡就燒不到嗎?才不,電梯井是垂直的,如果火煙漫入豎井間,就會像煙囪一樣迅速往上燃燒。
10. 不要躲浴室
source:Watermark Designs@Unsplash
躲浴室也是萬萬不可。消防署表示,火場的第一殺手是濃煙,浴室門下方的通風設計並無法有效阻絕濃煙,濃煙一侵襲就容易造成傷亡;且浴室的門和天花板多為塑膠材質,不耐高溫,容易融化變形。浴室內排水口下方的「存水彎」本來是阻隔臭氣流入,火災時就變成了阻隔新鮮空氣流入;最後,浴室通常沒有對外窗戶,無法對外呼叫,使得消防人員不易發現。
延伸閱讀:「浴室植物」推薦這6種!黃金葛可以吸收甲醛、化煞開運,吊蘭NASA認證去除95%有害空氣
11. 記得叫醒家人及通報 119
source:Milton Moreira@Pexels
發生火災時別顧著逃,也請記得大聲呼喊「失火了」或「火燒厝」,叫醒家人,前往出口逃生或相對安全區關門避難,通報 119,等待救援。
12. 濃煙真的是殺手,也不要延誤逃生時間
source:Stephen Radford@Unsplash
最後消防署再強調,濃煙真的是火場中的頭號殺手,原因在於其中的一氧化碳及有毒氣體。所以,不要嘗試穿越濃煙逃生,在分秒必爭的火場裡也請別浪費時間去找衣物毛巾沾濕、供遮口鼻使用,逃生第一要緊,若覺得一定要遮口鼻比較舒服,身上的衣領或衣袖即可有相同功能。
延伸閱讀:當真的遇上火災,用濕毛巾摀口鼻是錯的?謹記這三迷思、三步驟、三原則!
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facebook 粉絲專頁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