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開始!農曆春節是漢人社會最重要的節日,尤其正月初一,一年之始,更要沾喜氣、討吉利。在這個時候,就有許多民間習俗的禁忌流傳啦,認為犯了禁忌就可能招來一整年的不順。以下 7 大禁忌供大家參考,參考但勿迷信,最重要的是用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年!
延伸閱讀:新年除舊,心靈也要「斷捨離」!4個小提示過好生活:多買體驗、少買物品,建立生活意義要靠「內在動機」
1. 不洗頭、掃地、倒垃圾
source:Jan Kopřiva@Unsplash
初一是水神生日,為表尊重,有不要灑水、洗頭、洗衣服的習俗。也有說法是,正月初一洗頭洗衣會將財氣給洗掉,掃地、倒垃圾還會將財神給趕走。總之「大掃除」這件事最好是年前進行,春節期間掃除恐怕會招來霉運。
延伸閱讀:2022新年「開運植物」推薦這5種!用盆栽為家中添喜氣,富貴竹、發財樹要「擺對位置」!
2. 不賴床、發懶
source:Adrian Swancar@Unsplash
除夕夜「守歲」然後大年初一睡到自然醒──自然醒可以,但不要睡懶覺賴床!在新年第一天懶散,今年就可能懶散到底,影響到運氣,最好能打起精神出門走春。如果兄弟姊妹發懶賴床,也不要用「叫名字」的方式催促他起床,習俗上認為年初一催促他人、被催促都會讓整年變得急迫匆忙。
延伸閱讀:2022新年走春推薦4大「神木景點」!亞洲最大神木群聚落在「這裡」,賞櫻花飛落、雲霧繚繞美景!
3. 不吃稀飯、葷食
source:Charles Chen@Unsplash
台灣俗話「初一早吃菜,恰贏吃全年齋」,告訴你比起全年吃素,初一早上吃素更好。早期社會在初一早餐吃素,是表示對祖先感念與神明的敬重,或殺生將帶來血光之災;初一早餐還不可以吃稀飯,因為稀飯在過去是窮人吃的食物,吃了象徵會窮一整年。初一的午餐則俗稱「開葷」,最好能準備雞鴨魚肉等豐盛菜餚,象徵一整年衣食無憂、桌上都會有好菜可以吃。
4. 不煮新飯、使用尖銳物品
source:Conscious Design@Unsplash
除夕的飯最好煮多一點,正月初一有「不煮飯」的習俗,將年夜飯留到新年初象徵「年年有餘」。還有忌用尖銳物品的習俗,例如刀剪、針線,認為意味著未來將有許多紛爭,甚至受傷的風險。
5. 不要罵人、不要借錢
source:Omid Armin@Unsplash
年初一所有人事物都該喜氣洋洋,動怒、起爭執、口出惡言都非常不吉利,可能倒楣一整年,最好要保持好心情──儂編就記得家裡長輩曾互相告誡對方「過年不要罵小孩」。新春建議錢財方面保守一些,不要過年欠錢,也不要過年借錢,也不要討債,否則一整年的錢財都可能流光光。
6. 不要打碎物品、不要受傷
source:CHUTTERSNAP@Unsplash
初一萬事小心,「打碎東西」在傳統認為很不吉利,尤其在一整年的剛開始。若不小心打碎,一定要用紅紙將東西包起來,寫上「歲歲平安」,待初五再丟掉。還要注意不要在初一受傷流血,同樣不太吉利。
7. 不回娘家
source:Kevin Malik@Pexels
早期台灣民間有嚴禁女兒初一回娘家的習俗,認為對娘家不吉利、沒在夫家過新年代表婚姻出問題,且傳統農業社會糧食少、春節時需要的人手多,女兒回娘家也等於夫家少了人手可幫忙。不過當然,隨著社會變遷這樣的「回娘家」習俗已漸漸改變──就跟以上這些習俗一樣──哪裡都可以是家,任何時候都能回家!
※民間習俗,僅供參考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