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辦公更容易超時工作?3大「壞習慣」降低工作效率,千萬不要穿睡衣工作!

在家辦公更容易超時工作?3大「壞習慣」降低工作效率,千萬不要穿睡衣工作!

  • #工作
  • #疫情
  • #工作效率
  • #居家工作
  • #WFH
  • #Omicron
  • #Work From Home
  • 在家辦公更容易超時工作?3大「壞習慣」降低工作效率,千萬不要穿睡衣工作!
  • 在家辦公更容易超時工作?3大「壞習慣」降低工作效率,千萬不要穿睡衣工作!
  • 在家辦公更容易超時工作?3大「壞習慣」降低工作效率,千萬不要穿睡衣工作!

在家辦公更容易超時工作?3大「壞習慣」降低工作效率,千萬不要穿睡衣工作!

Source:pexels.com@dariapexels.com/@fotios-photos

因Omicron變種病毒來襲引發再一波疫情,不少公司都響應讓員工在家工作。 於員工而言,省去交通時間,似是能增加工作效率,不過,原來不在辦公室更易「超時工作」,變相沒有下班時間?以下歸納3大習慣降低工作效率,讓大家在家工作期間,也能事半功倍。

延伸閱讀:在家也不錯過「減肥黃金期」!營養師分享WFH餐單,5招在家工作減肥小Tips!

                        

1.穿睡衣工作使人愈做愈想睡?

在家辦公更容易超時工作?3大「壞習慣」降低工作效率,千萬不要穿睡衣工作!

Source:pexels.com@olly

在家工作,除了能減低感染的機會,也省卻了交通與裝扮時間。一早起來,洗臉刷牙,跳到書桌前,不消十分鐘。這樣方便省時,實在一試難忘。有友人甚至買了小小摺疊式桌子,放在床上,床也不下,十分舒適。不過,這舒適背後,不知不覺拖慢了你的工作效率,特別是穿睡衣這一環。

根據英國赫特福德大學心理學教授Karen Pine的研究,衣著對我們的影響遠比我們想像的大。她認為,我們日常穿著都有它們的象徵意義,行政裝或休閒服,穿甚麼便抱怎樣的心情。至於穿睡衣?當然是想睡覺!

延伸閱讀:居家辦公不能沒有儀式感!6套「WFH穿搭」公式,在家舒適之外也能漂亮有朝氣!

                        

2.切勿工時混亂,否則更容易「超時工作」?

在家辦公更容易超時工作?3大「壞習慣」降低工作效率,千萬不要穿睡衣工作!

Source:pexels.com@olly

有不少人喜歡在家工作時間彈性,工時也可隨心調動,永遠不怕工作做不完。但這樣卻是變相降低工作效率,易養成拖延的習慣。因此,即使在家工作,更應有固定的時間表,讓自己準時完成工作。

另外,也有不少人提出「52:17」的工作方法,即每工作52分鐘,便休息17分鐘。工作時,應全神貫注,謝絕一切騷擾;而休息時,則可以做一些小運動、拉筋、吃一點零吃、與朋友聊天等等。根據不少網站的建議,因為我們無法長時間專注,重覆的工作會令人感到沉悶,從而降低工作效率,而人的身體也不適宜長時間維持同一動作,因此不時休息、多走動,也較能提高工作效率。

延伸閱讀:WFH 讓人渾身不對勁!改善並注重生活 3 個小習慣,學會在混亂中索取平衡

                        

3.拉開窗簾提升工作效率

在家辦公更容易超時工作?3大「壞習慣」降低工作效率,千萬不要穿睡衣工作!

Source:pexels.com@ekaterina-bolovtsova

根據美國卡尼基美隆大學的研究,光亮與日光充足的房間能提升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的工作效率。他們曾作實驗,指出學生在日光充足的課室學習,比起其他學生,計算與閱讀都更快。

因此,在家工作,也應盡量令房間日光充足,簡單如拉開窗簾、安置枱燈,也能輕鬆達到這效果。

               

主圖來源:pexels.com@olly

更多內容:

在家抗疫|老闆疑心重驚同事WFH偷懶「扮工」?專家教4招反客為主

疫情令上班模式難返正軌 除永續遙距工作這或也是未來職場常態…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香港01》,原文刊於「01女生」

※本文由《香港01》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

在家辦公更容易超時工作?3大「壞習慣」降低工作效率,千萬不要穿睡衣工作!

cover
做自己,最時尚
DARE TO BE YOURSELF.
DARE TO BELIEVE.
Bella Logo black
Newsletter
訂閱我們的電子報,每週收到潮流時尚美容觀點
Social
Be our friend
加入 Bella 儂儂會員,可搶先試用體驗我們提供的產品
COPYRIGHT © 2025
NONG-NONG GROUP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