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研究發表於2022年5月「BMC兒科期刊」,由南澳大學學者與澳洲教育部共同進行,於2018年分析6萬1759名4到9年級學生,每週參加課後活動平均的天數,並測量影響幸福感的因素,例如,悲傷、擔憂、投入、樂觀、情緒調節及生活滿意度。研究結果發現,學生參與課外活動時,幸福感會提高,較低社經背景學生若常參與體育課,呈現樂觀的可能性增加15%,對自身生活感到快樂及滿意的可能性增加14%。相較之下,孩子如果常打電動、頻繁使用社群網路,則幸福感較低,感到快樂及呈現樂觀的可能性分別降低9%、8%。
延伸閱讀:媽媽請少愛我一點?面對親子關係中的矛盾糾結,該如何面對和解決
家長「這樣做」可提升孩子幸福感
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董旭英表示,這項研究重點在於「影響孩子幸福感,不在於本身社經地位。」孩子若從事自己喜歡的活動,過程中有正向指導者,就能提升幸福感。至於部分兒童、青少年習慣使用社群媒體或打電玩,原因在於「自認是主角能掌控世界」,但在虛擬世界,是無法彌補真實世界的不足。因此,建議師長及家長適時替孩子安排正向的課後活動,但避免過度強調競爭。
董旭英指出,108課綱強調「素養導向」,而課外活動是彰顯素養的最佳場所,多多參與團體運動,不僅可培養合作、人際溝通,還能在過程中,學習承擔責任,並帶來自我挑戰,這是在一般正規課程中,難以達到目的。
延伸閱讀:「情緒勒索」怎麼解決?職場、親子間4種常見手段要注意,這5類型人最容易成為受害者,同情心氾濫最危險
孩子過度依賴3C怎麼辦?
source:shutterstock
如何減少孩子對於3C產品的依賴度?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家長應該多多陪同孩子參與課外活動,例如,打球、單車、營隊等。此外,應與孩子多多溝通,在放學完成作業後,才能玩手機、上網,且只能限制半小時或一小時。一開始,孩子一定會反抗,很可能會造成親子間的爭執,建議先在雙方的同意下,逐步實施。
葉雅馨強調,想讓孩子遠離3C、參與課外活動,一定要在孩子養成習慣之前,擬訂計畫,例如:假日時,全家一起從事戶外運動。在擬定規矩之前,聽聽孩子的意見,才能制訂出可行的規則。
原文出處:媽媽寶寶
更多內容:
3C止哭?小心長期使用造成孩子情緒、學習雙障礙!治療師教爸媽終止哭鬧2絕招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