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以為冬天早上爬不起來,是因為天氣寒冷所以導致我們貪睡戀床,但其實在《神經科學前沿》雜誌發表的新文章中指出,人類雖然不需要冬眠,但或許跟動物一樣在冬天需要較長的睡眠。睡眠和季節以及光照有著微妙但顯著的變化,即使生活在城市的我們也是如此,跟著太陽作息才是維持健康的第一招!
延伸閱讀:失眠和臥室品質息息相關!5關鍵要注意,睡覺期間避免開小夜燈、「薰衣草」氣味助好眠!
冬天你需要更多的睡眠
Source:Pexels@Ivan Oboleninov
根據美國《神經科學前沿》雜誌,針對睡眠困難症的人進行研究發現,在寒冷的冬天的人們的深度睡眠時間比夏季長,因為人的生理時鐘是跟著陽光在運行的,所以根據季節改變的日照長短變化,是可能影響睡眠的持續時間和質量。如果這個研究可以在擴大實驗的基數以及對象,很有機會可以證明,我們應該根據季節去調整睡眠習慣,在冬天可以讓自己早睡晚起,更加自然健康。
延伸閱讀:一直下雨心情很差嗎?可能是「季節性情緒失調」打亂內分泌,專家教你3招對抗憂鬱找回開朗心情!
中醫古籍早就記載了
source:unsplash@Jomkwan
這個研究觀點不僅在國外開始盛行,但其實我們翻開中醫古籍,我們的老祖宗不也總是如此提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嗎?根據《黃帝內經》的說法,冬天由於白天短、黑夜長,則要放鬆心情「早睡晚起」,所以跟隨太陽季節的變化,才是最自然的養身大法。
延伸閱讀:中醫師建議「4大補帖」大公開!解決氣虛、疲倦、食慾不振就靠高麗蔘
調整社會的時間表
source:unsplash@Chris Barbalis
盡管這樣的研究觀點被許多科學家與醫生證實和認可,但是在資本操控下的社會與城市,學生的課表、上班族的打卡時間都是一年四季固定進行。這種自18世紀工業革命開始,為了在有限的時間中最大程度的壓榨工人而產生的工作班表,依然日復一日的主宰我們的現代生活。所以主張這個觀點的昆茲博士(Dieter Kunz)也希望未來國家與社會,能根據四季光照的變化,進而調整人們生活的時刻表,以維持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