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achun Hu
隨著《Barbie 芭比》上映,掀起一波芭比熱。不論你看電影了沒,一起先來看芭比如何走上多元之路!最近也有許多人在討論這是不是一部女權電影。這個問題,你可以先留在心裡。邀請你先問問自己,芭比對你的意義是什麼?
延伸閱讀:《Barbie芭比》炫風持續發燒!5款「芭比粉」光療美甲推薦,Y2K愛心設計超減齡,法式、漸層百搭顯氣質
唐氏症、亞太裔──同樣值得被看見的芭比
source:IG@elliejg16_zebedeemodel
「金髮碧眼、螞蟻腰、大長腿」,這應該是大眾普遍印象中的芭比。而近期,芭比製造商美泰兒與美國國家唐氏綜合症協會合作,推出第一款唐氏症芭比娃娃。這款唐氏症芭比臉型、五官都調整為唐氏兒的樣貌。
另外,服裝設計也別具巧思,融合代表唐氏兒的蝴蝶和藍黃花朵。同為唐氏症患者的英國模特兒高斯坦和法國市議員拉洛絲,看到後紛紛表示既可愛又很貼近自己。
除此之外,為了紀念亞太裔傳統月,美泰兒也推出亞裔芭比,此款原型是來自好萊塢資深華裔女星黃柳霜。紐約州國會眾議員孟昭文認為此款娃娃肯定了黃柳霜的貢獻,也展現亞裔女性之於美國社會的重要性。
延伸閱讀:《Barbie芭比》觀影前必知5件事!肯尼陷入存在危機?劇情致敬《駭客任務》?玩具帝國「美泰兒宇宙」發展中
芭比風潮與轉型之路
source:IG@barbie
芭比由 Ruth Handler 發明,首次曝光於 1959 年紐約舉辦的國際玩具展。芭比暢銷世界各國,不僅成為長年熱賣的玩具,她的一頭秀麗金髮、精緻臉孔和高䠷身材風靡女性,更成為時尚寵兒,進一步影響了大眾的審美觀。在「芭比症候群」下,有些人會刻意減重、整形,以成為真正的「人間芭比」。而作為玩具出身的芭比,也被抨擊誤導小孩對美的定義和價值。
隨著社會演變,芭比的白瘦美形象受到多元價值觀的衝擊。為了扭轉大眾對芭比的單一陳見,美泰兒於 1968 年推出首款黑人女性芭比,從 1989 年開始,相繼推出了一系列職業芭比,包含過往多由男性擔任的飛行員、消防員、總統、太空人芭比等。
但在 2015 年時,芭比銷售量仍跌到近年最低的九億美金,美泰兒繼續革新的腳步,推出了多種不同膚色、髮質、體型的芭比。自 2017 年開始,男性芭比 Ken 也有了更多特徵,像是綁包頭、粟米頭和雀斑等等。2019 年則推出身心障礙系列芭比,例如坐輪椅和拄著義肢的芭比。
延伸閱讀:遇見生命中「對的人」!《芭比》「肯尼」雷恩葛斯林告別螢光幕4年:堅持不請保姆,只為全心陪伴家人
翻轉玩具價值,實踐多元共融力量
source:IG@barbie
我們可以看到過去 60 多年,美泰兒公司面對芭比文化地位、大眾審美觀和品牌推動性別平等與多元性下交織的挑戰,他們不斷納入更多膚色、髮型、瞳孔顏色和體型的芭比,將多元文化觀點帶進玩具產業。
芭比之所以能維持經典不敗的玩具,或許與品牌致力於展現女性賦權與多元性有關,芭比品牌資深副總 McKnight 曾說道:「芭比啟發每個小女孩的無窮潛力,因此才能在市場保有一席之地。」
從美泰兒推出希望囊括多元型態芭比的「破曉計畫」,到關注女性發展障礙的「夢想計畫」,都鼓勵女性發揮潛能,更期望社會關注芭比帶來的啟發大於芭比本身。
芭比娃娃不再只是玩具,多元芭比的體現肩負了社會與教育意義。以社會面向而言,唐氏症芭比的出現提醒大眾不要低估象徵的力量,也反映社會的包容性;以教育面向而言,多元芭比讓不同孩子能在芭比娃娃中找到自己,也能同理和自己不同的那些娃娃。無論是芭比本身的轉型,或是新電影中演員的安排和呼籲的議題,都可見多元共融的精神正在一點一滴地發酵。
延伸閱讀:《Barbie芭比》8大彩蛋公開!《2001太空漫遊》、《駭客任務》經典神片全入列,配角群有如《性愛自修室》同學會
本文授權轉載自女人迷
內文經過原作者授權
主圖來源:Canva 、Canva
更多內容:
「掌握你喜歡與不喜歡的,就會往對的方向去」末羊子:成為你想要成為的人,就這麼簡單
「蛙化現象」是什麼?心理師解析日本 Z 世代愛情:不敢愛是因為不安全感?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