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是一段認識自己的過程。生活中,難免會面臨困境與低潮。有時候,我們需要的是更清明的指引。國外網友分享從心理諮商師那邊得到的寶貴建議,也許,和你想像得不太一樣。一個真正活得幸福快樂的人,往往專注於「自身」,而不是全然地給予別人。他們擁有以下 4 種習慣,不妨可以參考看看。
延伸閱讀:邊緣人可能是生病了?「孤獨症」4 徵兆看端倪,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習慣,卻隱藏健康危機
1. 允許自己失敗
心理諮商師說,一個人快不快樂,往往和能不能接受「失敗」有很大的關係。沒有人是完美的,一旦太追逐完美,往往會讓自己活得非常累。偶爾,放縱一點,不代表就是不認真,不要把生活的每一秒都過得戰戰兢兢。快樂的人,都很懂得「放過自己」,允許自己難過、允許自己有不快樂的時候。
延伸閱讀:人性的 5 大真相,看透後會過得更順心: 「退一步是海闊天空,但退十步只會被得寸進尺。」
2. 忽略外在聲音
幸福的人,很清楚自己是不完美的。心理諮商師建議:生命太短,不要花時間在不快樂的人事物上。我們要練習不要把所有外在的訊息吸收進去,這反而會讓人變得越來越不快樂,沉浸在情緒漩渦裡。你不需要為所有人的情緒負責。有時候,你需要專注於自己,適時地忽略外在的雜音,其實你已經夠好了。
延伸閱讀:全球憂鬱症患者超過 3 億人!如何自我檢查「憂鬱症」?這 5 種早期徵兆,很容易被忽略
3. 勇於面對情緒
心理諮商師發現,有時候,我們會過得不快樂,往往是因為習慣逃避所有負面情緒。與其逃避,勇敢地面對,反而更容易幫助我們看見問題的核心。問問自己到底怎麼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不要一味地抵抗,「情緒」其實是身體發出來的「訊息」,希望你好好正視自己、解決問題,而不是刻意地迴避。
4. 適時放鬆休息
心理諮商師發現,很多女性,尤其是媽媽很容易過得不開心,是因為她們經常把時間和精力放在伴侶和小孩身上,以至於忽略了自己。學著自私一點,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好好地照顧身體、找到讓自己更舒服的方式,像是按壓肌肉,有助於放鬆身心靈、促進血液循環,學會善待自己的身體,更容易感到知足與快樂。
Source: Marriage Story/Netfl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