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灣少子化和生活形態的改變,越來越多人飼養寵物,根據農委會統計資料顯示,2022 年全台家犬登記數量為一百四十萬隻,因此本專欄將擴及寵物良醫,提供狗狗相關的飲食、日常照護資訊。所有飼主都希望狗狗可以陪伴自已一輩子,但狗狗的壽命不如人類長且不能言語, 該如何辨別牠們已老去?中華民國獸醫內科醫學會理事長、杜瑪動物醫院院長鍾昇樺指出,其實七至十歲的狗狗就已是老年犬,照護上更要注意。
延伸閱讀:毛爸媽們注意!寵物室內空間6大規劃秘訣,從地板、家具到空間佈局,打造安心寵物宅
如何判斷狗狗老了?
許多人可能認為,狗狗一歲就等於人類的七歲,狗狗兩歲等於人類的十四歲等,以此類推,但並非如此。其實這時必須以「體型」來判斷狗狗的年齡,若以同為七歲的大、小狗為例,大狗的身體年齡就可能較小狗來得老,但以一般來說,七至十歲以上的狗狗就可稱為「老年犬」。
這時不管大小犬種,老年犬未來都可能會出現腎功能不全、退化性關節炎、肥胖等內分泌問題。除此之外,和人類一樣,眼睛、牙齒也可能開始出狀況,如眼睛反射藍光的「核硬化」為正常老化現象,不影響視力、也不需要特別保養,但有疑慮時都可以詢問獸醫師。
延伸閱讀:毛孩爸媽注意!今年夏天讓毛孩帶你去旅行,最「友寵」的多野樂推夏日住房行程
牙齒問題則是常見於小型犬,因其暴牙、戽斗、齒列不正等難以維護的口腔結構問題,就容易形成牙結石,因此也建議飼主一天要幫狗狗們刷一次牙,預防未來爛根、缺牙問題。其他特定犬種如柯基、臘腸等脊椎較長,老後骨關節容易出問題,造成椎間盤疾病,嚴重甚至有癱瘓風險。
不只上述問題飼主要多注意外,癌症、心血管問題對老年犬來說也十分危險。根據調查結果顯示,老年犬常見的致死問題第一名至第四名各為:癌症(腫瘤疾病)、多重器官衰竭、心血管疾病以及慢性腎衰竭。疾病並非一蹴可幾,年齡增長終究是致病因子之一,而且狗狗的身體健康狀況也如同人類,屬於漸進性變化,並不是只要維持良好的飲食、運動就不會生病,因此從平時的照顧與健檢就需要特別留意。
老年犬的健檢與照護和年輕犬有何差別?
要如何給予老年犬適當的照護,其實建議飼主從狗狗年輕時就要開始注重。我們可以年齡來區分:七歲前的年輕狗狗首要絕育,且應著重生活管理,定期施打預防針、除蟲,以及進行散步等預防性醫療措施。另外,飼主也可以監控狗狗體重來觀察是否有狀況,若過胖且進行散步或飲食控制但無改善,就可諮詢獸醫師,一同訂定飲食計畫。
延伸閱讀:帶毛小孩一起吃美食!推薦中部 8 間「寵物友善」餐廳,「踏踏地球」結合寵物美容與住宿的異國餐廳、「攜旺cafe」不只是餐廳更是浪浪中途學校!
中年狗狗的照護則延續年輕時期的控管體重,同時可以適時給予魚油、葡萄糖胺、軟骨素等保健品,針對個別品種狗狗會出現的狀況再給予不同的照顧建議,如柯基要留意椎間盤問題等。年長狗狗的照護通常依疾病調整,有身體狀況再給予保健品即可。
狗狗也和人類一樣,可以靠定期的健康檢查檢驗出營養狀態、肝腎功能、貧血與寄生蟲問題等身體狀況。但飼主也可以在每年施打預防針時,請獸醫師確認狗狗的身體變化,或飼主主動告知獸醫師有無觀察到不尋常的狀況,不見得需要靠健康檢查才能抓住問題。
照顧狗狗迷思大公開
在狗狗的照顧上,飼主也可能會有以下迷思:「狗狗是全肉食性動物,不需要吃菜?」錯,但其實狗狗的飲食只要均衡,甚至是買一包品質好的乾飼料或是罐頭便可。餵食單一食物或自製食品,可能造成營養不良,因此也不建議飼主給予。若要餵食其他食物,以少量且不超過 10% 的熱量來源為主。
「狗狗吃大便正常嗎?」這稱為「食糞現象」,在幼年犬身上較常見,通常是消化能力異常、營養不良導致。若家中狗狗有這類狀況,也可以將狗狗平時的飲食習慣告知獸醫師,請獸醫師提供專業的建議並且調整。狗狗是雜食性動物,只要是對牠們沒有毒的食物,適量的分量都是可以給予的。但是要特別注意,我們人類應該是豐富牠們的生活,而非給豐富食物,不要將飼主與狗狗的羈絆建立在飲食上,這樣可能造成給多少、吃多少的狀況,因此容易會有過量問題,進而導致便秘或腹瀉。
延伸閱讀:台北市5家寵物餐廳推薦!「大衛小小羊」與草泥馬一起用餐、「FUFUCATCafe」為貓奴們量身打造的夢幻樂園
狗狗多久做一次健檢?
一般來說,絕育、3 歲(青年期)、5 至 7 歲時(中年期),是建議健檢的年齡;7 至 10 歲可以 1 年到 1 年半 1 次;10 至 12 歲 1 年內 1 次;超過 12 歲的狗狗則可以依疾病的需求來規畫。但還是以飼主的經濟狀況不同,健檢的次數與項目就會有所差異,因此若有需要,密度可以再縮減。
更多內容:
新手養貓必知》該做什麼檢查?貓咪不停打噴嚏怎麼辦?「8大注意事項」養貓前一定要看
「頭痛,想睡一下...」27歲準新娘竟腦幹出血往生!醫師警告:頭痛會致命,3種情況快就醫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