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冷的天氣,來碗暖暖的「紅豆湯」最對味。常聽到長輩說生理期來喝碗紅豆湯「以形補形」能補血,是真的嗎?紅豆營養成分有哪些呢?以下為您詳解紅豆功效,以及紅豆湯煮法全攻略。
延伸閱讀:變冷狂吃薑母鴨、羊肉爐?中醫提醒「秋冬進補注意4點」小心補過頭會上火!不挑體質滋補首選"這碗湯"
紅豆營養成分
農業部說明,紅豆屬於小豆類,原產於中國喜馬拉雅山一帶,植物分類上屬豆科,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它也是具有良好根瘤群的秋裡作雜糧作物,與禾本科作物輪作,對土壤地力維持有良好功效。紅豆含有蛋白質、脂肪、澱粉及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且礦物元素中,以鉀之含量最多。
農業部說明,紅豆亦含有皂鹼成分,有健胃、生津、去濕、益氣、利尿、消腫及解毒等,以中醫角度來看,神農本草綱目中記載,紅豆有以下功效:通小腸 利小便 水散血 消腫排膿 消熱解毒 治瀉痢腳氣 止渴解酒 通乳下胎等多種功效。 此外,若以營養學的角度來看,許育禎營養師曾於「Ivy 營養師的健康教室」發文指出,紅豆所含鉀離子很高,可幫助排鈉、體內滯留的水分排出,這就是常說喝紅豆湯以消水腫的原因。
而紅豆的鐵離子在蔬食類中也算高、能幫助補鐵,食用紅豆時,再吃些維生素C高的水果,可以提升鐵質的吸收率,如紅豆湯加上柳丁、紅豆湯加上芭樂。 此外,農糧署亦說明,紅豆的膳食纖維是地瓜的 8 倍,能保護腸胃健康,紅豆多酚是紅酒的 1.5~2 倍,養顏美容;富含維生素B群,消除疲勞,促進代謝。
延伸閱讀:為什麼天冷容易嘴饞?營養師:只要掌握這「5關鍵」,讓你冬天不胖反瘦沒煩惱!
紅豆禁忌有哪些?什麼人不能吃?
冷冷的冬天來碗紅豆湯暖身又暖心,大多數民眾都會加糖來調味,不過「紅豆」屬於「醣類」而非豆類,須注意攝取量以免造成血糖震盪。 紅豆含有高量鉀離子、磷離子,如果有腎臟疾病、心臟疾病、慢性疾病者紅豆湯不宜攝取過量,尤其是洗腎患者。
紅豆湯煮法全攻略
農糧署在臉書專頁「鮮享農 YA - 農糧署」發文分享,國產紅豆正當季,國內紅豆的主要產區位在高雄及屏東,主要栽種品種為高雄8號(紅蜜)及高雄 9 號(紅寶)。高雄 8 號豆粒較小,豆香濃郁,久煮仍能保持飽滿;高雄9號豆大圓潤,顏色鮮紅,久煮鬆綿易化開。兩種品種烹煮後口感各有千秋,不論在新鮮度、品質及風味上,皆遠勝於進口紅豆。 農糧署整理出以下3種紅豆湯料理方式,並建議在煮之前先將紅豆先浸泡一晚,或加水冷凍 3 小時以上,煮到軟爛再加糖,避免糊化煮不爛。
延伸閱讀:無印良品開賣薑母鴨、麻油雞?5分鐘上菜一口爆暖,今年禦寒就靠它!
煮出完美紅豆湯一點都不難!
湯鍋:紅豆:水=1:6 大火煮30分鐘,煮沸後改小火煮50分鐘,加糖後即可上桌。紅豆粒粒分明。
電子鍋 :紅豆:水=1:4 ;設定蒸煮,40分鐘後開蓋加糖,保溫後燜煮15分鐘,即可上桌。吃起來口感清爽。
電鍋 :紅豆:內鍋:外鍋=1:4:2,跳起後燜30分鐘,外鍋再加2杯水,跳起後燜20分鐘,加糖後上桌。紅豆軟爛綿密。
不只能煮湯,紅豆泥做法、吃法一次看
紅豆泥!?紅豆不只能煮湯,打成泥也很百搭,農糧署介紹如何將紅豆製作成泥,以及紅豆泥3種吃法,趕快學起來!
準備食材:紅豆、水、細砂糖。
先浸泡:洗淨之後,放入鍋中,清水浸泡4小時。
再蒸煮:外鍋一杯水,跳起後悶15分鐘,外鍋再加一杯水。
打成泥:瀝乾湯汁,加入果汁機攪打,依喜好加入砂糖。
紅豆泥可以淋上煉乳直接吃,或是搭配洋菜粉,做成羊羹,也可以搭配吐司當早餐,也是一個好選擇。
生理期喝紅豆湯有用嗎?
不少女性在生理期來臨時,會喝一碗熱騰騰的紅豆湯想要補血,不過鄭園儒營養師曾受訪指出,以往多數民眾會因為「以形補形」的說法,而相信紅色食物可以補血,但其實並非所有紅色食物都能夠補血,像是紅豆、紫米、櫻桃、葡萄等,富含的是植化素中的花青素,主要功效為抗氧化,並不是鐵質。
延伸閱讀:秋季養生食補吃什麼?中醫親授「白色食物」重點指南,攝取山藥、冬瓜補氣潤肺,多喝牛奶、杏仁茶強身過冬
更多內容:
紅豆水、薏仁水、黑豆水...哪種消腫最厲害?46歲梁詠琪每天必喝「它」,可消水腫、排毒!這時間喝更好
紅豆水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喝,小心越喝越水腫!中醫師教你:啟動體內「除濕機」,一周排水2公斤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