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要怎麼聊?可以談到多深入?哪些話題人家沒提,你不能問?敏感話題要避開、交淺言深要留意,本篇文章簡單歸類,幫你避開談話雷區。
延伸閱讀:職場上意想不到的黃金人脈!不再忽略「辦公室 3 寶」無遠弗屆的雜談力與影響力,成就好評的方法簡單不費心
1. 感情、家庭與私生活
對方沒提,你不能問,連自我揭露都盡可能不要
如果不了解對方的界線在哪,這些私人感情生活的話題,如果對方沒提,我們就不要問,也不要自我揭露比較好。男女生聊天常會聊到家庭與另一半,但這個話題其實很危險,有些是另一半並不想公開,或是本人不想公開,又或者對方已離婚或單身,且不想談及太多。
聰明的人能感受到交淺言深的尷尬,例如:「等等我先生會來載我,他剛好在附近工作,你呢?另一半會來接嗎?」這種非直球式的詢問,其實對不想聊到隱私的人,也會有冒犯感,可以改成:「待會我家人剛好在附近,會來接我,你要搭便車嗎?」如此一來既體貼又不讓對方尷尬,會讓人感到貼心與舒服。為什麼連自我揭露也應該避免呢?若對方不想提,但又聽了你的私生活故事,難道他可以在你反問時,回答「哦,不方便說」嗎?
延伸閱讀:短時間超越同事!職場上進步最快的人,都有這 4 種習慣:「與其做一堆小事,不如把一件事做到極致。」
2. 工作位階與薪資
屬於個人隱私,假設曾經聊過也不要提
關於工作的福利、薪資待遇與位階等都是個人隱私,即便對方曾經提過,再見面時也盡量不要提,尤其是有第三人在場時。
「哪像王經理你那麼好,做久了、老闆賞識了,給你百萬名車代步,又有百萬年薪和股票。」在一場餐敘上,曾經和王經理喝過酒,聊過幾次天的陳經理,在同桌還有其他人的場子上,無意間把王經理的薪資、股票、代步車福利都說了出來。當場王經理臉色不太對勁,因為對在場的人來說,大家沒有熟到可以知道那麼多,而且這些薪資福利並不是王經理每個同事都有的,是老闆特別給的,他深怕消息傳回公司,會引起其他人的不快。當下他很懊惱自己為何上次在酒後如此露了口風,想當然下回他再也不跟陳經理聊天了,深怕又被他不小心說出了什麼。
所以無論我們是如何得知對方的工作、位階、薪資與福利,聽過都當沒聽過,下回再見面,都不要主動提,尤其有第三人在場時,更是要口風緊。
延伸閱讀:快速提升職場運!一個工作能力強的人,都具備這 4 種特質:「你可以很忙,但絕不能忙得不清不楚。」
3. 成長背景、工作經歷
不熟時,都先當成敏感資訊處理才最安全
「Yuki 我也是高職生,但如果不是看了你的故事,其實我挺自卑的。」某一次演講後,一個我的讀者走過來跟我聊天。我看了他遞上的名片,大概知道是怎麼回事。他接著眼眶紅紅的說:「在我們產業、公司裡的其他人,幾乎都是國外名校念書回來,雖然我後來有進修到大學,但怎麼樣也覺得自己矮人一截。」
我拍拍他,聽他說完之後很有感觸,雖然我是一個不受成長背景影響的人,但完全能明白許多人光是跟大家聊國外念書的生活與玩樂、談過去外商的工作經驗都會自卑,一路上也遇到許多朋友,儘管已經位居外商高階主管,但講到過往都會自信不足。
既然聊天是為了建立、增進關係,那當然是盡可能帶給對方舒服自在的聊天氛圍。因此聊天時若貼心一些,就要避免觸及那些成長背景、學生生活、工作經驗等的話題,像是:你念哪間學校畢業?你不是台北人對嗎?你以前在哪家公司工作?你去過哪些城市工作?在外商工作的輕鬆閒聊話題,換個場景與產業可能不一定恰當,在彼此不熟時,最好多點留心,先當成敏感資訊處理比較安全。
看完以上 3 點,是否很意外,有些閒聊時當會出現的話題,在許多人心裡其實是雷區,或許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讀懂他人臉上的尷尬與不知所措,但將這幾點記在心上,至少可以確保在彼此還不熟悉的狀況下,聊天時減少一點冒犯感。
原文出處:經理人
圖片來源:canva
更多內容:
碰到大老闆、業界大前輩,該如何透過聊天拉近距離,留下好印象?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