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綿綿易造成天氣潮濕,空氣中的濕氣會進入人體造成濕氣重,導致身體沉重、疲憊、睏乏欲睡、頭悶脹等,總覺得注意力無法集中的狀況,做起事情提不起勁。面對春睏影響工作效率,中醫師建議用 5 穴位 1 藥膳來改善。
延伸閱讀:想讓夫妻之間感情升溫?「睡前做3件事」讓彼此都睡好覺:放下手機,留下專屬於兩人的時間!
改善春睏用 4 招替身體除濕.jpg)
春天是萬物復甦、百花齊放的季節,看似能讓人精神百倍,但實際上卻不然,此時天氣多變,早晚氣溫低、風大,中午卻炎熱如夏天,加上濕氣重,使得許多人的舊疾容易復發,更影響了身體陽氣升發,產生「春睏」情形。
1. 曬太陽
潮州馬光中醫診所院長陳怡伶提到,春夏之時的養生,應早起接受太陽的陽氣,讓身體在冬天時累積的寒濕之氣,透過太陽的光與熱發散掉,並搭配適度規律運動伸展,有助於筋骨強健。
2. 多運動
適當的運動,如慢走、瑜珈、跳繩等可幫助身體發汗。陳怡伶說:「但運動稍微流汗即可,切忌不要大汗淋漓,因大汗後會讓身體更為疲憊。如果沒有空間或時間運動,不妨可中午吃飽飯後快走一小段路,達到稍微發汗即可。」
3. 多蔬果
此外,三餐規律多蔬果,春季宜養肝,養肝食物常見於綠色蔬菜,如蘆筍、韭菜可幫助排毒抗氧化;也可泡玫瑰花茶疏肝理氣,但花茶多性寒,體質虛或孕婦不宜多喝;春睏嚴重時可多吃辛辣食物,如薑、蒜、洋蔥等促進循環發汗。
4. 泡足浴
每天睡覺前,可以用約在 40〜45 度的溫水,泡 30 分鐘的足浴,加點薑片幫助身體發汗,改善體內濕氣,降低春睏發生。此外,穿衣宜採洋蔥式穿搭法,因為春天溫度日夜溫差大穿脫較方便,衣著也要寬鬆讓身體方便活動。
延伸閱讀:經常覺得睡不飽、精神不濟?建議吃這 7 種食物擊敗「慢性疲勞」,加碼 7 大 NG 食物一次看... 打造好氣色就這樣做!
按摩 5 穴道緩解春睏
1. 三陰交穴
● 穴位:位於小腿內側及足內踝尖上三吋脛骨內側後緣方凹陷處。
● 效果:按壓三陰交穴來幫助補益氣血,補養脾胃、幫助運化疏通下焦、去風濕通經絡、調理婦科疾病,三陰交穴
2. 合谷穴
● 穴位: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合併並用一定的力量把這兩個手指靠攏夾緊,在兩手指間的肌肉隆起找出最高點即是。輕輕按壓就會有痠脹感。
● 效果:可以改善血液循環增加免疫力,也可以促進體內毒素跟寒氣排出,非常適合在春天按摩保養來改善冬天產生的病氣,同時也可以補氣健脾改善腹瀉。
3. 百會穴
● 穴位:位於頭頂的正中央稍後處。將兩耳尖往頭頂連成一線,從鼻樑往上連線到後腦,兩線交叉的點就是百會穴。
● 效果:「頭是諸陽之會」,因此疏通頭部經氣,有助於恢復精力、化解身體疲勞沉重、安神醒腦、開竅明目、升提陽氣。
延伸閱讀:凌晨收班心累身體也累!盤點 5 家大台北 24 小時按摩店推薦,立即消除大夜班疲勞
4. 太衝穴
● 穴位:位於腳背上第一趾縫和第二趾縫往上找到凹陷處的最尾端。
● 效果:可以讓人立即緩解壓力、精神氣爽,並加強自律神經穩定的作用,讓血液循環更為順暢。
5. 陽陵泉穴
● 穴位:位於小腿外側,腓骨突起處下方。用大拇指指腹按壓此穴左右各 3 分鐘。
● 效果:經絡的八大會穴之一,為全身筋結的功能精氣匯聚點,對抽筋、筋骨僵硬痠痛有特定的療效。可以利肝膽、清濕熱、強筋骨並治療胃潰瘍。
【本文由「Heho健康」授權轉載,原文出處:昏昏欲睡有解!中醫師推薦按 5 穴位趕跑春睏】
圖片來源:Canva
延伸閱讀: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