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已有諸多研究顯示,太多糖還會導致腎臟疾病、肝病、胰臟癌、視網膜及肌肉神經損傷,甚至出現認知傷害,例如罹患老年痴呆症的風險也會變高,外表也會容易皮膚老化和皺紋。國內臨床也發現,不少患者「無糖」不歡,以致年紀輕輕就出現糖尿病及腎臟疾病。
延伸閱讀:瘦身減重必喝的「乳清蛋白」,還有助糖友控血糖?乳清蛋白控糖3機制一次看,營養師:挑「這種」才有用
無「糖」不歡 38歲洗腎.jpg)
台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醫師王奕淳分享臨床案例,38歲的阿俊,喜歡吃高糖、高油的食物,且每天把含糖飲料當水喝,20幾歲就發現血糖偏高,但也並不以為意。直到去年,阿俊雙腳漸漸水腫,呼吸越來越喘,就醫檢查才發現已腎衰竭,需要透過血液透析維持腎臟功能。直到去年,阿俊雙腳漸漸水腫,呼吸越來越喘,就醫檢查發現已經腎衰竭,需要透過血液透析維持腎臟功能。王奕淳表示,含糖飲料的主要成分多為精緻糖、奶精及化學香料,不僅熱量高且也會讓健康紅燈,增加罹患糖尿病、高血糖、心血管疾病、新陳代謝症候群、蛀牙等疾病的風險。
美味的代價是第二型糖尿病年輕化.jpg)
王奕淳強調,糖尿病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屬病症,即使是年輕人也有可能罹患,根據統計,40歲以下的年輕人,每100個人就有1人患有第二型糖尿病,且有持續增加的趨勢。她說明,糖尿病會對身體系統產生影響,在腎臟方面造成糖尿病腎病變,引起蛋白尿增加及腎功能下降,長時間累積下來,最後可能進展到末期腎病,需要長期洗腎。根據調查顯示,在台灣每10個人中就有1人患有第二型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中,每7人就有一人患有糖尿病引起的腎臟病。王奕淳說,目前台灣洗腎人口逾8萬人洗腎,其中近一半與糖尿病相關。
延伸閱讀:透過飲食5大步驟,保護腎臟功能:減少鹽分攝取,須注意「這些食物」盡量少吃!
3大策略預防血糖失控.jpg)
值得注的是,許多人已有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但因沒有定期就醫檢查,忽略身體發出的警訊。此時若再攝取含糖飲料,會使血糖更加失控為避免上述情況發生,生活習慣的改善是最重要的,王奕淳提供3建議,讓民眾在酷夏中能夠清涼解渴又健康。
攝取足夠白開水.jpg)
腎臟需要水分排除毒素及代謝物。而夏天排汗量大,水分攝取自然也需要提升,建議至少每日補充1,500cc以上。但若是心衰竭,肝硬化或是慢性腎臟病人,就需要限制水分,每日攝取量大約是每天的尿量加上500cc。
逐步減少含糖飲料.jpg)
以茶飲代替汽水、果汁等糖分含量較高的飲料,但茶葉中含有草酸,建議選擇「水多茶少」的淡茶,避免身體瞬間攝取大量草酸,每天茶飲次數也不能太多;待習慣後,可以逐漸減少含糖量,以「無糖」為目標。
延伸閱讀:經常覺得睡不飽、精神不濟?建議吃這 7 種食物擊敗「慢性疲勞」,加碼 7 大 NG 食物一次看... 打造好氣色就這樣做!
避免含磷飲料.jpg)
慢性腎臟病的病人須減少飲用含磷飲料,以免高血磷引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如汽水、可樂含有無機磷、牛奶含有動物磷,這些飲料的磷在腸道吸收很快,所以都要避免;而咖啡及豆漿屬於植物磷,在腸道吸收較慢,可以少量飲用。
最後王奕淳提醒,民眾應養成常常補充水分的好習慣,同時採「減糖護腎」策略,以白開水或無糖淡茶飲取代含糖飲料,讓腎臟常保健康。而洗腎病人除了避免含磷飲料外,亦須避免飲用楊桃汁,以免造成神經中毒而出現意識不清的情形。此外,若民眾擔心自己患有糖尿病或腎臟病,建議至醫療院所進行抽血及驗尿檢查,了解自己血糖、腎功能及尿蛋白的狀況,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標。
【本文由「Heho健康」授權轉載,原文出處:夏天把手搖當水喝? 醫警告:恐得糖尿病和腎臟病】
圖片來源:canva
延伸閱讀: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