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群媒體盛行的時代,你的旅行是不是也被它綑綁?不管走到哪,第一個行程就是打卡。為了拍出好看的照片,還得花上諸多時間修圖調色,這樣的旅程,真的能做到放鬆嗎?
或許這樣的旅行,有些人是享受的,不過更讓我嚮往的反而是最近掀起風潮的「軟旅行」。這是一個從社交媒體上的 #SoftLife 、 #SoftTravel 延伸出的旅行方式,目的在於讓人能夠放慢腳步,讓旅行回歸本質,達到真正的身心放鬆。
延伸閱讀:2025全年旅遊推薦地圖!12個月份、目的地靈感一次看
- 從「軟生活」到「軟旅行」
- 軟旅行的條件 1:不設鬧鐘,讓身體決定步調
- 軟旅行的條件 2:不趕行程,享受當下的自在
- 軟旅行的條件 3:不打卡,專注在旅行中
從「軟生活」到「軟旅行」
「軟旅行」的概念,其實源自近年來流行的「軟生活」(Soft Life)。這個詞最早由奈及利亞的 KOL 與黑人女性推廣,她們希望擺脫社會對黑人女性「無懼且堅強」的刻板印象,強調舒適、減壓與自我照顧的權利。這種生活態度是對抗拚命文化(Hustle Culture)的一種反擊,也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引起廣泛共鳴。
從軟生活到軟旅行,這概念不單是人們對生活的抗議,更是心之所向。當生活能做到像「軟旅行」的時候,應該就是真正的自由了吧!那軟旅行的條件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吧!
軟旅行的條件 1:不設鬧鐘,讓身體決定步調.jpg)
第一點就是不設鬧鐘。旅行不該像上班那樣,一早就被急促的鈴聲叫醒,只為了趕上某個熱門景點的開門時間。相反地,讓自己的身體決定一天的開始,醒來後悠閒地吃個早午餐,慢慢思考今天想做些什麼,讓每一天都從舒適的節奏展開。
軟旅行的條件 2:不趕行程,享受當下的自在
傳統的旅行,總是希望能一天跑遍五個景點,但真正美好的體驗往往藏在不經意的片刻。軟旅行最重要的就是不趕行程、留點空白,當時間不被計畫填滿,才能真正感受到旅行的自在氛圍。
延伸閱讀:2025旅遊趨勢「去人少的地方旅行」!5 大旅遊地推薦:細品日本廣島在地文化,走入義大利鄉間體驗愜意日常
軟旅行的條件 3:不打卡,專注在旅行中.jpg)
旅行的回憶,不一定要透過社群媒體來傳遞。不著急打卡,把注意力放在當下,旅行的意義是為了自己而不是別人。若是真的想與朋友分享,待旅程結束後再公開也不遲。
生活有不得不奔忙的理由,可是旅行沒有。「軟旅行」的存在也不在於否定「打卡式旅遊」,而是想讓人能擁有一個放慢腳步、減少壓力的旅程。下一次出門玩時,不妨試著這樣做,拋開鬧鐘、行程表跟社群媒體,好好的享受在旅程中吧!
原文出處:人物誌
圖片來源:《我們的藍調時光》劇照
更多內容:
「在感情中的我們,不只難哄也難懂。」《難哄》:心結解開後,在重新相遇時再次握住幸福的機會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