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Womany Ting
在每天花費近七小時瀏覽網路的數位時代,影像內容正無聲無息地形塑我們的世界觀。當線上與線下的界線越來越模糊,我們該如何找到平衡?
延伸閱讀:好擔心在職場上被AI取代?專家盤點這 3 點 AI 學不來的 「軟實力」,趕快把握這些優勢!
網路 AI 生成影像產生的性別偏見,如何影響我們?科學記者的發現與反思
科學記者 Amanda Ruggeri 深入探討網路影像對社會的微妙影響。根據 Digital 2024: Global Overview Report,現代人每天花近 7 小時瀏覽網路,大量影像正在潛移默化地形塑我們的世界觀。AI 生成模型依賴現有網路影像訓練,常將特定職業與性別刻板印象連結,如男性醫生、女性護理師。
Amanda 強調,最關鍵的是保持「意識」。我們往往忽視視覺內容對思維的潛移默化影響,未察覺自己正被精心設計的圖像包圍。這些影像不僅反映偏見,更不知不覺中深化了我們對性別、職業的固有印象。
從科學專題記者 Amanda Ruggeri 於 BBC 的分享中看見,根據 Digital 2024: Global Overview Report,使用者平均每天花費約 6 小時 40 分鐘瀏覽網路,其中相當大部分是影像。
這種偏見影像具有三大嚴重影響:
首先,強化了社會既有的刻板印象,例如,「CEO」、「心臟外科醫生」等職業多由男性代表,而「家庭主婦」、「護理師」則傾向由女性呈現,即使現在女性在多元職業領域有顯著突破。
其次,這些偏見影像在社群平台不斷循環,形成「迴聲室效應」,使偏見不斷被複製和放大。
最後,即便 AI 公司試圖修正偏見,過度矯正反而可能產生不符合現實脈絡的影像。
AI 生成的偏見影像不僅阻礙社會對多元的理解與接納,更在不知不覺間加深了性別與種族等偏見,成為建立共融社會的挑戰之一!
延伸閱讀:活出自己原本的樣子好難?《個別差異》:人本來就存有差異,不要用先入為主的偏見去看待他人
AI 讓任何人都可能成為偽造色情內容下的受害者
一種透過 AI 人工智慧進行深度造假色情內容正在席捲網路。科技公司和立法者正在努力追趕,但事實是這些工具仍然很容易取得。那麼你和你所愛的人如何保護自己呢?
深度偽造(deepfake)色情內容
在 AI 快速發展的今天,「任何人」都可能成為未經同意的色情影像受害者,包括泰勒絲(Taylor Swift)and 眾議員(Rep. Alexandria Ocasio-Cortez)等知名人士到高中女學生。這不再是遙遠的科技威脅,而是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現實危機。
法律專家凱莉・戈德伯格(C.A. Goldberg)直言:「只要擁有人類樣貌,就可能成為受害者。」AI技術已經進化到可以輕易地將任何人的臉孔置換到其他身體影像上、竄改既有照片,製造不實色情內容與不雅影像。
延伸閱讀:HR 也可能被 AI 取代? AI 成為招募人才、維護校安趨勢,究竟是推動多元共融還是加劇歧視問題?
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
雖然目前法律仍在追趕科技發展,但戈德伯格(C.A. Goldberg)仍建議,無論多麼違反直覺,第一步應對它們進行螢幕截圖搜集法律證據,並且向社群平台提出移除請求等,避免「下意識的反應將其從網路上刪除」。戈德堡說:「但如果你想能夠選擇刑事舉報,你就需要證據。」
在這個數位時代,我們每個人都肩負著維護網路安全的責任。核心行動包括:尊重他人隱私、堅決拒絕製作不實色情內容,共同建立一個更安全、更尊重的網路環境。科技發展不應以犧牲他人尊嚴為代價,唯有彼此主動保護,才能捍衛基本人權。
本文授權轉載自女人迷,觀看完整內容請至女人迷觀看
圖片來源:canva
更多內容:
AI時代封美的定義?AI如何進行選美大賽?Dove 如何承諾真實?|DEI快訊
應對缺工挑戰:日本豐田 Toyota 打破年齡視、美國UPS支持夜班制家庭照顧者,創造共融職場|DEI快訊
讓「所有人」都可以玩的共融遊戲場、美泰兒讓 UNO遊戲達到色盲友好|DEI快訊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