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動盪與科技革命的雙重衝擊下,人工智慧(AI)不再只是科技發展的附屬名詞,而是職場重構的主導力量。根據多項研究與產業觀察,AI正在以前所未見的速度滲透至各行各業,並逐步取代許多仰賴重複性與規則性的職務。面對未來的工作樣貌,哪些崗位將面臨「被淘汰」的風險?以下,我們根據《世界經濟論壇》(The World Economic Forum,簡稱 WEF)與《Money Talks News》預測,整理出未來十年內,最有可能被AI取代的10大職業類別,揭示人力資源變動的的變局與挑戰,趕緊來看看你的職業是否榜上有名。
延伸閱讀:2025富比世富豪排行榜出爐!馬斯克400億美金身價再度奪下世界首富,「AI教父」黃仁勳首度躋身前十名
- 01:醫療管理產業
- 02:教育培訓產業
- 03:製造和生產業
- 04:運輸與物流業
- 05:金融服務與銀行業務
- 06:客戶服務與呼叫中心
- 07:行政與辦公室業務
- 08:零售與銷售業
- 09:初級法律服務
- 10:媒體與內容創作
- 為AI時代做好準備:從競爭對手轉為合作夥伴
未來可能被AI取代的職業類別01:
醫療管理產業
Source: Pexels
在醫療產業中,醫師與護理師的角色仍不可或缺,但大量支援性的行政工作,已率先成為AI自動化的試驗場。從醫療編碼、預約排程、保險理賠審核到患者回覆系統,如今AI系統已能取代許多人工流程。特別在大型醫療體系中,引入AI不僅能縮短行政處理時間,也能降低錯誤率與營運成本。根據《世界經濟論壇》預測,儘管臨床照護的職缺將持續成長,醫療行政管理相關職位卻可能在2030年前減少25%。對醫療從業者而言,未來的競爭不僅來自同行,更來自不知疲倦且精準度高的人工智慧。
延伸閱讀:AI取代不了靈性!什麼是阿卡西紀錄?透過解讀命運、啟動你的心靈覺醒之旅
未來可能被AI取代的職業類別02:
教育培訓產業
Source: Pexels
教育產業正處在轉型十字路口。隨著AI學習平台與個人化輔助系統的普及,傳統教學支援角色正逐漸被稀釋。AI可根據學生表現調整學習進度,甚至自動批改作業、回答基本問題,這使得助教與課輔人員的角色被重新定義。雖然教師本身仍是教育核心,但《世界經濟論壇》預測,2030年前將有近20%的教育支援性職位面臨淘汰。教育界須正視這波科技浪潮,主動導入AI輔教系統的同時,更應強化「不可替代」的人際連結與情感教學,讓AI成為教學的夥伴,而非競爭者。
延伸閱讀:不是AI也不是電影!史上首款「飛天汽車」即將問世?一台要價30萬美元超過3,300人已下單
未來可能被AI取代的職業類別03:
製造和生產業
Source: Pexels
自工業革命以來,製造業始終是技術更迭的前線。而今AI與機器人技術的結合,使得自動化不再侷限於重複性任務,甚至能完成需臨場判斷與靈活性的複雜組裝程序。大型企業在利率上升前搶進投資AI生產設備,形成產業「預防性升級」的風潮。綜合外媒報導,到2030年,全球將有高達2,000萬個製造相關職缺消失,無技術工人將首當其衝。對企業而言,轉向高效能的智能製造是時代趨勢;對勞工而言,提升技術專業已是求職生存的必要條件。
未來可能被AI取代的職業類別04:
運輸與物流業
Source: Pexels
自動駕駛技術逐步走出實驗室,駛入真實世界。許多物流與貨運公司已投入無人卡車隊的測試運營,即使監管法規尚未完全鬆綁,人力需求的壓縮已勢不可擋。未來的司機將更像監控員,負責追蹤系統運作與緊急應變。根據預測,美國單一市場在2030年前,將損失約200萬名專業駕駛職位。AI正改寫物流產業的根基,從貨物配送到倉儲管理,無人化與智慧化勢在必行,傳統駕駛的黃金時代正在逐步落幕。
未來可能被AI取代的職業類別05:
金融服務與銀行業務
Source: Pexels
金融產業原以為可避開AI的威脅,實則是「悄聲無息」被重塑最劇烈的領域之一。從摩根大通集團(JPMorgan Chase & Co.)使用AI分析法律合約、到高盛部署自動化交易系統,AI已取代人為進行數據處理與風險預測等中階任務。《世界經濟論壇》估計,2030年前全球將流失30%的金融職位,其中中階管理階層最為脆弱。當經濟陷入不確定性,機構紛紛依賴AI提升決策速度與降低成本,銀行人力的黃金塔階層正面臨結構性瓦解。
未來可能被AI取代的職業類別06:
客戶服務與呼叫中心
Source: Pexels
在各大企業力求「降本增效」的背景下,客服中心成為AI導入的首要戰場。當前的AI客服已不僅能應對常見問題,更可識別語氣與情緒,進行多輪對話模擬。語音辨識技術快速進化,使得人類客服逐步被邊緣化。綜合外媒報導估計,到2028年,超過40%的客服工作將由AI接手。對企業而言,這代表24小時無間斷且成本更低的服務;對從業人員而言,則是必須迅速轉型,轉向更高層級的客戶經營與情感連結管理。
未來可能被AI取代的職業類別07:
行政與辦公室業務
Source: Pexels
行政與辦公室基礎人員曾是企業運作的潤滑劑,如今則面臨來自AI工具的猛烈夾擊。從信件回覆、行程安排到會議記錄,自動化程式可一手包辦,且幾乎無需人工監督。面對這波「靜悄悄的自動化革命」,外媒指出,至2030年傳統行政職位將減少35%。辦公室的未來將不再是人聲鼎沸的紙張堆疊,而是數位效率與雲端協作主導的場域。對行政人員而言,懂AI系統將不再是加分,而是基本生存條件。
未來可能被AI取代的職業類別08:
零售與銷售業
Source: Pexels
零售產業的面貌已被電子商務與AI決策所重構。從智慧貨架、個人化行銷到自助結帳,零售商正以最少人力支撐最大化的顧客體驗。AI能預測購買行為、即時調整庫存、並依客戶輪廓提供動態報價。據預估,未來十年內,零售業的工作機會將萎縮25%。消費者也許仍懷念人與人之間購物互動的「人情味」,但在效率與便利面前,科技的腳步已無可回頭,銷售人員需重新定義自己的價值,否則將被數據演算法取代。
未來可能被AI取代的職業類別09:
初級法律服務
Source: Pexels
法律界長期以來被視為專業的堡壘,但AI正以驚人速度打破這層防線。從文件審閱、案件檢索到合約擬稿,AI不僅速度快且錯誤率低,已足以承擔初級律師原本的工作負載。大型律師事務所為提升效率與降低成本,正逐步縮減初階人力配置。根據預測,到2030年,約23%的律師工作內容將實現自動化,律師助理更面臨全面取代的危機。未來的法律人,若無資料分析與技術思維的加持,將難以在這場競賽中生存。
未來可能被AI取代的職業類別10:
媒體與內容創作
Source: Pexels
AI生成內容的能力正在顛覆新聞、行銷與出版業的生態。許多媒體機構已採用AI撰寫財報新聞、即時報導甚至娛樂八卦,省下大量人力。行銷部門更大量使用AI工具產出社群貼文、電子報與文案。儘管創意仍是人類的核心優勢,但綜合外媒預估,到2028年,15%的媒體職缺將因自動化而消失。當AI可快速產出看似「原創」的內容時,內容創作者勢必要將重心轉向策略構思與品牌價值建構,以保住自己在價值鏈中的地位。
為AI時代做好準備:
從競爭對手轉為合作夥伴
Source: Pexels
面對AI帶來的職場洗牌,我們不能只是觀望,更應主動調整心態與技能結構。如同經濟學家倡議多元配置以面對市場不穩定,職場人也須培養跨領域能力,特別是創造力、情緒智商(EQ)與複雜問題解決能力,這些正是AI難以複製的軟實力。未來最具價值的勞動者,將是那些懂得與AI共舞、能發揮「人機協作」價值的專業人才。轉型的路上雖艱難,但唯有積極擁抱變革,才能在科技浪潮中穩站浪頭。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