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總是覺得難以拒絕別人、害怕衝突,甚至犧牲自己的需求迎合他人嗎?面對現代生活的紛紛擾擾,我們總是忘記檢視「自己」的重要性,習慣性把別人的需求放在自己之前,可能未曾意識到這其實就是「討好型人格」的一種表現。以下我們列出「討好型人格」的五個典型跡象,幫助你更認識自己,並著手開始調整,擺脫為他人而活的模式吧!
延伸閱讀:你也有拖延、停滯感嗎?擺脫這6個負面習慣:拖延、忽略運動,成敗在於「這件事」!
「討好型人格」跡象1:無法拒絕他人請求
Source:pexels
討好型人格者最常見的特徵是難以說「不」。無論是朋友、同事還是家人提出的請求,無論自己是否有時間或能力完成,總是答應,甚至放下手邊重要的事情。這時候「學會拒絕」是你向前的第一步,例如婉拒額外的工作內容,並逐漸增加拒絕的難度,練習的過程中切記,適當的拒絕並不代表自私,而是你對自己負責的一種方式。
延伸閱讀:辦公室風水必備技巧!6大招打造事業旺位,「這樣做」能讓財庫更穩固
「討好型人格」跡象2:總是過度自責
Source:pexels
討好型人格者通常極度害怕別人對自己感到不滿,可能會過度分析對方的反應,甚至在小細節上自責,擔心自己是否說錯或做錯了什麼。這種過度擔憂會讓自己感到壓力倍增。這時候需要做的,就是接納「你無法討好所有人」的事實。當你感到害怕時,問問自己:「對方的情緒真的是我的責任嗎?」試著將自己的情緒與他人的反應分開,減少不必要的自責。
延伸閱讀:歐洲爆發酒吧倒店潮!年輕人不喝酒改喝咖啡是主因,「Sober Curious」成社群爆紅關鍵字!
「討好型人格」跡象3:優先考慮別人的需求
Source:pexels
犧牲自己的需求,滿足別人的期待其實是一件不健康的事,在討論中壓抑自己的意見,或者在關係中一味付出而不求回報,長久以來就會迷失自我,甚至對他人產生不滿。所以練習關注自己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並試著把它表達出來。可以練習每天列出一件對自己有意義的事,並付諸行動。最後,記得提醒自己,照顧好自己並不代表忽略他人,重要的是找到平衡。
「討好型人格」跡象4:避免表達負面情緒
Source:pexels
經常壓抑自己的負面情緒,避免表達憤怒、不滿或悲傷,也是源自害怕自己的負面情緒會引起他人的不適,甚至影響關係,因此選擇掩蓋自己的感受。但長期壓抑情緒可能導致心理壓力增加,甚至出現身心健康問題,每個人都應該有適當表達負面情緒的權利,這不僅能釋放壓力,也有助於建立真實的關係。
「討好型人格」跡象5:渴望透過外界肯定自我
Source:pexels
自我價值建立在他人的認可上,其實是一件相當危險的事,因為如果得不到外界的回應,可能就會感到失落甚至懷疑自我價值。這時候建立內在的自我認同感是關鍵,每天寫下三件讓你感到自豪的事情,無論大小。這種練習可以幫助你逐漸把自我價值建立在自己身上,而非依賴外界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