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情世界裡,最讓人頭痛的對象之一,莫過於「媽寶行為」。表面上他們可能性格溫和、凡事尊重母親,甚至讓人誤以為是「孝順」的體現,但深入相處後,才發現這種對母親的依賴,已經遠超出正常範圍,甚至嚴重影響兩人關係。而最近話題不斷的台劇《童話故事下集》,劉以豪飾演的曾學友一角,正揭露了媽寶行為的特質,以下我們整理了4點解析!
延伸閱讀:Netflix《童話故事下集》熱度不減!7 件事認識劉以豪:《帶我去月球》在韓翻紅,潤娥、丁海寅都是好友!
- 「媽寶行為」解析1:凡事以「媽媽」為標準
- 「媽寶行為」解析2:自理能力低
- 「媽寶行為」解析3:無法換位思考
- 「媽寶行為」解析4:逃避溝通
「媽寶行為」解析1:凡事以「媽媽」為標準
Source:Netflix
媽寶行為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媽媽說的永遠是對的!不管是價值觀、生活習慣,甚至連兩人關係的大小事,都要先請示母親。如果受到反對,就會立刻退縮,甚至要求你也要順從母親的意見,而不是與你站在同一陣線。在《童話故事下集》中,劉以豪飾演的曾學友,無論在感情還是人生規劃上,都離不開母親的影響,喪失自主決定的能力。
延伸閱讀:Netflix《童話故事下集》持續霸榜!關於柯佳嬿的7件事,出道前曾是幼稚園老師、18歲時曾衝動結婚?
「媽寶行為」解析2:自理能力低
Source:Netflix
從小受到母親呵護備至,導致長大後缺乏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不會洗衣、打掃,甚至連收拾桌面都推給另一半,彷彿談戀愛就是找一個「第二個媽媽」來接手照顧他。劇中,柯佳嬿與劉以豪時常因為日常瑣碎的生活習慣引發爭執,由此可知,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會讓另一半逐漸感受到窒息。
延伸閱讀:Netflix《童話故事下集》柯佳嬿給女人的8大勸世金句:「我喜歡你就是你,喜歡你讓我就是我,沒有要我改變什麼。」
「媽寶行為」解析3:無法換位思考
Source:Netflix
真正健康的伴侶關係,應該是互相尊重、試著站在對方角度思考,但媽寶行為中時常變成媽媽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在《童話故事下集》飾演母親的柯淑勤不斷用「是為你好」的名義提醒晚輩,當然這是出自母親的好意,但分辨問題是一大重點,劇中劉以豪總是選擇 「安撫媽媽」,而不是挺身捍衛自己與妻子原先討論好的結果,最後只會讓所做的決定都宣告無效。
「媽寶行為」解析4:逃避溝通
Source:Netflix
有些媽寶行為即使內心覺得媽媽的行為不合理,但仍然出自不敢違抗選擇盲從,因為「這樣比較輕鬆」,不用面對母親的責罵。然而,這種態度反而讓他變成毫無原則的人,遇到衝突時只能妥協,而無法為自己和另一半達到適當的溝通,甚至連他與母親之間的矛盾,也得由另一半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