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大部份總圍繞在夢幻愛情戲碼的韓劇風格,日劇對於題材上的挑選似乎更讓克編有所共鳴,當中尤其喜歡與人性糾葛啊、陰暗面或反映現代社會悲歌等相關議題探討的劇情。
雖然沒看過湊佳苗的小說,但我記得當我第一次真正知道她名字的時後,還不是先前曾熱度過好一陣的電影《告白》(左),反倒是很後期看了鈴木京香主演的日劇《夜行觀覽車》(右)時,因為好奇查了一些幕後資訊後才猛然發現:原來這部跟《告白》都是改編自湊佳苗的小說。她的文學作品不僅暢銷,也幾乎是日本影視界熱門的改編對象。就這樣,往後只要看到影片介紹上打著「改編自湊佳苗的XXX小說」的話,我就一定會追劇。
但不管上述的兩部,還是《花之鎖》、《贖罪》、《母性》等陸續推出的改編作品,不難發現湊佳苗其實蠻常將故事著眼在平凡家庭,描述家人之間的相處關係,尤其在母親與女兒這樣十足女性觀點的刻劃,更是讓人揪心,就好比最近在追的《惡毒女兒.聖潔母親》,一部共有六個章節所組成的日劇。
Source:Kktv
首先看完的是第一章節,分成上下兩集。大意就是講一位過度干涉、保護慾極強的母親與乖女兒之間彼此那種又愛又恨的糾結心理狀態,其實也蠻像是《血觀音》裡頭,分別飾演母女檔的惠英紅與吳可熙的拉扯關係。比如:媽媽在女兒還小時就過分期待她一切的種種生活行為,從小學才藝不說,禁止看漫畫只能看文學、下課馬上回家一點都不能超時、不能跟異性有任和接觸、就連交朋友也要得到媽媽認可…管東管西,這個不能、那個不能的,即便女兒長大之後成為小有成就,且備受日本演藝界期待的明日之星後,媽媽依舊會去干涉她的工作及生活,就連如果是女兒很想演出的角色,只要媽媽審核沒有過,心裡再多不滿,也只能勉強推掉原本可以讓她大紅的劇本。
這一切的不滿及無奈都藏在這對看似完美、關係融洽的母女背後,暗潮洶湧,劇情走到最後,原本凡事都會盡量去滿足媽媽需求的乖女兒,終於在某一次受訪節目中再也受不了,一舉將她長久以來所累積的心聲大爆發來,好死不死就被剛好來探班的媽媽目睹這一切經過,可想而知後來便落得一場彼此冷戰不說話的發展,但也因為聽到女兒如此激動的控訴,媽媽也開始回想自己的人生,說穿了她都是不希望女兒重覆自己走錯的路而那樣做,雖然是極端了點,但終究是「愛」,只是這愛女兒的行為究竟是「毒母」還是「聖母」?這就留給觀者們自行想象了…(但克編偷偷告訴你,結局也是有點小小悲傷及感嘆就是。)
日劇《惡毒女兒.聖潔母親》第一章節(左)與電影《血觀音》(右)中的母親都同樣講出了這一句話「我是為你好」。
片中母女之間的相處或對話,讓人看的心有戚戚焉,當然沒片中演的這麼極端,但總有幾幕,感覺我或身旁的友人家也曾發生過類似的情境…「我是為你好」、「我是你媽媽」、「做孩子的怎麼可以跟自己父母這樣說話?」…這些聽起來再熟悉不過的話語,處處瀰漫在我們真實的家庭生活中。
Source:Storm
我的一位好友,哪怕已是經濟獨立的30+成年人,父母還是把他當成3歲小孩,唸他的工作、挑剔另一伴、甚至還會趁他去上班不在家時,進去房間檢查有的沒的東西,毫無隱私可言,就算朋友再怎麼反應兩次、三次的,只要一句「我是為你好」,就搞得他也不知該怎樣回,儘管數度想搬出去,但某種程度上還是會被家人的牽掛而放棄念頭。
老實說,像這樣總打著「以愛為名」的關心,也許真的都是出自善意,但並不一定真的是為你好。從小習慣被情緒勒索的孩子,長大後很容易變得在意他人眼光,無法真正為自己而活,其實不光是跟家人,就連入了職場也會遇到。
Source:Myrkothum
但,愈是如此,我們就愈要盡可能地說出來,就像一位前輩告訴我,心裡有想法、有不滿就要即時反應出來,哪怕會大吵,也要說!不讓對方了解你的想法,很多時候就成了無解題,永遠懸吊在那;也許說了之後的結果,不如你預想,但至少,你也已經清楚表達你的真正想法。
【克編小檔案】
處女座,B型。
喜歡吃豬血糕。
品味,就是堅持自己的勇氣
立即加入儂儂LINE@ 每週五抽好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