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Facebook、Insagram等社群軟體的興起,改變了人們社交習慣從原本的實體轉變成數位,而這股社群勢力也助長了"比較"的風氣。不管是社群上美女的照片、旅遊照、美食照抑或貼文讚數,不自覺的讓妳比較的心態越來越強烈。拆除妳的玻璃心,30歲以上的女性一定要懂的3種強化心智的作法,如何不被受影響,讓自己有一個正向能量,且聽儂編娓娓道來。
有一項2012年的研究發現,人們花愈多時間瀏覽Facebook,就愈可能認為別人比自己更優秀、更快樂。Facebook上每天都有一千萬張新上傳的照片。2015年的研究顯示女性只要瀏覽FacebooK十分鐘,情緒和身體意象通常就會變低落。瀏覽社群媒體上的影像與對自己身體不滿程度有關,因為研究對象會與其中人物臉孔、頭髮和皮膚進行比較。
改變1:創造無暇羨慕別人的充實人生
2017年發表在《身體意象》的研究發現,女性如何心裡掛念著其她事情,就比較不會受社會比較的影響。所有受試者都是女性,而且承認瀏媒體圖片會覺得自卑。不過,研究人要求這些女性在瀏覽美女時執其她任務後,她們的情緒和身體意象就不會受到那些圖片的影響。想將玻璃心變成鑽石心首先是不管是瀏覽社群媒體上的圖片,還是打量面前女性的穿著品味,只要妳發現自己與別的女性做比較時,請馬上自我克制。
延伸閱讀:【克編雜記】職場必懂的鐵律!收起你的「玻璃心」,別讓情緒左右你該盡的工作本份
改變2:了解內在與外在的差異
假設妳要在鞋盒上創作拼貼畫。鞋盒外呈現的是別人眼中的妳,妳可能會加上一些個人嗜好、活動或興趣的圖片,或是把自己塑造成微笑、開心、努力的形象。現在要裝飾鞋盒內部,表現妳內心的感受。說不定妳會展示自己不為人知的恐懼、不安和黑暗的想法,也有可能會呈現妳腦中不停出現的負面影像。社群媒體逐漸成為人們展示鞋盒外觀的新方式,多數人只對外分享她們最精采的時刻、最快樂的回憶、最輝煌的成就,所以我們很容易基於別人的外在印象,來認識她們的內在。下次妳又想拿她人的外在條件來對比妳的感受或特徵時,別忘了這點。
改變3:留意毫不起眼但意義大不相同的評斷型詞語
我們都會反射性的做比較,但這些比較事實本身並不會讓妳不開心,但是基於事實而推得的結論,就有可能讓妳產生負面情緒,妳一定要將目標設為杜絕一切比較,而是應該避免受到比較的影響,以下列出的幾個需要特別留意的詞:
「應該」和「不應該」:我應該要賺更多錢、我不應該穿得這麼隨便。
「真希望」:真希望朋友能她一樣多、真希望我老公對待我,就像她老公對她一樣好。
「比較級的字眼」:我的朋友比較有錢、我的妹妹比較聰明。
不要以「比較好、比較壞」或「好、壞」之類的方法來區分人,試著將自己的想法分成「事實與觀點」,只要認知到事實與觀點之間的差異,就能有效地提醒自己,基於比較所做出的評斷只是妳的觀點而已。
圖片Source:pinterest、pexels
【資訊來源】
書名:《告別玻璃心的女力養成指南》
作者:艾美‧莫林 (著) / 黃逸涵 (譯)
出版社:大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