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與父母朝夕相處,卻對他們沒有親近的感覺,時常覺得他們是如同陌生人的存在,也不想要有過多的情感牽連,與父母各過各的是他們覺得最佳的相處方式,只要想到要和家人長時間相處,就會有一股莫名的煩躁,會產生這樣的情緒到底是什麼原因?
延伸閱讀:家人間也會有人際關係問題!長時間相處難免有摩擦,教4方法讓家人間感情更好的秘訣!
失望性情感隔離?
%20(1)%20(1).jpg)
這是一種心靈上的隔離機制,徵兆就是對家庭關係沒有了任何期待,對父母失去了情感上的依賴,有時候甚至會覺得和朋友甚至陌生人待在一起遠比與家人相處還開心。很多時候有「失望性情感隔離」的人,其實不是討厭父母,不是憎恨,但就是不感興趣,不想要有過多的牽連與瓜葛,如果可以他們他們甚至希望可以和父母成為陌生人的關係。
延伸閱讀:長輩帶小孩要注意!4種錯誤的方式爸媽一定要制止,及時和長輩溝通避免引起家庭衝突!
產生的主要原因
.jpg)
它來自於長時間對於父母過度失望,長時間不被聆聽、了解,表面上感覺沒差、已經放下一切,但其實在心底還是極度抗拒,想盡情去訴說我們自己的心聲希望能夠多理解自己一點,但許多父母根本不在意這一點,只希望孩子能活成他們心目中的樣子,從小被忽視的情感需求,在訴求後得不到回應情況下,孩子將漸漸失去對於父母的溝通欲,最終都會變成無言的怨懟,而衍生許多心理上的疾病。
延伸閱讀:不是戀人卻像家人一樣住在一起?日韓掀起「友情婚」風潮,盤點 5 個關鍵問題看你是否適合!
重新看見自己
.jpg)
想要修復自己,不能只靠等待父母的改變,療傷的第一步是先正視自己的所有情緒,承認自己真的對父母感到失望,承認自己真的在這段家庭關係裡受了傷,並告訴自己家庭關係並不包含你全部的人生,接受原生家庭的不足,並理解就算他們看不到你的優點你還是能從與你志同道合的朋友身上得到認同並相信你是值得被愛的!
編輯整理:汪厚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