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吻是表達愛意最常用的方式之一,但不知大家又有沒有想過這個行為其實會帶來不少健康風險呢?有醫生就指「接吻病」真實存在,而且接吻還有機會會傳染蛀牙!
延伸閱讀:第一次接吻比第一次上床更重要!關於接吻你不知道的六件事
親吻的健康風險?醫揭「接吻病」傳播風險
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生早前在Facebook專頁上表示,根據研究,一次10秒的「法式接吻」會讓伴侶間交換約8000萬個細菌,而親密伴侶之間的口腔微生物相似度甚至會高達34%。雖然大多數微生物對人體無害,但部分病原體卻可能透過唾液傳播,成為健康的潛在威脅。
黃醫生分享到,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主要透過接吻傳播,是引發「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俗稱接吻病)的元兇。而「接吻病」患者可能出現發燒、喉嚨痛、淋巴結腫大等症狀。
另外,黃醫生亦提醒到,全球約37億人感染的口腔疱疹病毒(HSV-1),也是透過接吻傳播。而且一旦感染,病毒便會潛伏於神經節中,當壓力大或免疫力下降時,可能復發並形成嘴角水泡,傳染力極強。胃病元兇「幽門螺旋桿菌」,也有機會隨唾液傳播,這種細菌與胃潰瘍、胃癌密切相關。有研究指若情侶中一方感染,伴侶的感染風險將增加1.5倍。
除了以上病菌之外,據指接吻10秒後,情侶唾液中的變形鏈球菌(「致齲菌」,容易形成蛀牙的細菌)相似度可提升20%。意味著蛀牙可能會成為「情侶病」,家長親吻嬰幼兒時亦需要注意。
當然這些風險並不代表大家不可以接吻,黃醫生就列出了幾個接吻的注意事項。
延伸閱讀:不是只有嘴碰嘴這麼簡單?原來接吻會帶來5大不可思議的好處!
接吻的 5 大注意事項
【1】 口腔衛生
每天至少刷牙兩次並使用牙線,接吻前可使用含氯己定(Chlorhexidine)的漱口水,降低病毒載量。
【2】 避開黏膜破損
口腔潰瘍或牙齦出血時,HIV等病毒的傳播風險會提高0.1至1%。若伴侶有口唇疱疹(HSV-1),發病期傳染風險更高達80%。
【3】疫苗防護
接種流感疫苗可降低60%呼吸道病毒傳播風險,接種COVID-19疫苗也能減少重症風險。而研發中的EB病毒疫苗未來也有望預防「接吻病」。
【4】 避免高風險行為
深吻伴隨的微量血液交換有可能傳播B型肝炎病毒(HBV),研究顯示唾液HBV DNA濃度可達1×10³ copies/mL。
【5】環境選擇
在酒吧等密閉場所接吻,呼吸道病毒(如鼻病毒)的傳播機率較開放空間高3倍。
延伸閱讀:【神儂實驗室】CB12漱口水憑甚麼?5大開架暢銷「漱口水」評比,這罐根本接吻神器
如何降低感染風險?
接吻除了可以促進情感交流,人體會釋放催產素,這種「愛情荷爾蒙」不僅能提升幸福感,還能降低壓力荷爾蒙(皮質醇)達18%。想要安全地接吻,黃醫生建議應避開口唇疱疹發作期,並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及幽門桿菌篩檢。接吻前後也應用含氟漱口水。免疫力較低的人士則應減少深吻頻率,或是親吻臉頰替代嘴唇,能有效降低病原體傳播率90%。而接吻後30分鐘內需避免揉眼睛,以防病毒經結膜感染。只要有適當的健康知識並做好防護措施,便能更好保護自己及伴侶。
※本文由《香港01》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圖片來源:canva
更多內容:
濕吻10秒可交換8000萬細菌 可致接吻病及蛀牙 接吻5大注意事項
30歲男和40歲女友接吻 驚覺傳出老人味︰想分手 網民回應絕了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