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病打亂了全台2千3百萬人的生活步調,我們也被迫在19日正式進入全國第三級防疫警戒,依照相關法規指引與政策,要求大家避免不必要移動,並停止室內5人以上的活動或集會。促使各大百貨公司紛紛縮短營業時間,甚至是自主停業進行全館消毒,讓許多以百貨作為零售通路的精品產業受到衝擊,而今天儂編要跟大家談的就是在這波疫情之下對於精品、百貨、零售的影響,以及未來將發生不可逆的巨變。
延伸閱讀: 台北「南門市場」大變身!媲美百貨公司等級建築,以後買菜也超級時髦
1. 百貨公司也推線上購物
Source:遠東A13
早在去年3、4月疫情高峰,包含新光三越、遠東百貨和台北101都趁勢加快了原有的數位化腳步,特別是針對3大面向:線上購物平台、外送物流服務、行動支付系統,進行改革去適應不斷變化的消費習慣。而三者也不約而同,選擇強化 app 作為數位溝通工具,企圖一步步養成使用者的消費習慣,又能成為一種獨佔的宣傳途徑,有效透過推播功能傳遞促銷優惠資訊,讓消費者就算用親自到百貨也能獲得相同的購物體驗。
延伸閱讀:「宏匯廣場」超大百貨插旗新莊!400間品牌、VR主題樂園,3大特色一次看
2. 精品啟動官方線上購物
Source:Louis Vuitton
在2020年線上購物已經成為零售業成長主力,以去年1~4月的疫情高峰期為例,全台整體電商營業額高於2019年同期17.1%。因此像是LVMH集團旗下的LV、Fendi都在台灣成立官方電商平台,其他包含Agnès b.、Prada...等品牌也在去年年底陸續加入這個打破時空、24小時都能輕鬆買的線上購物戰場,仰賴於線上營收的增加,讓這些品牌在過去這一年全球零售市場陷入困境時,仍能快速恢復業績,舉LVMH為例2021年第一季營收成長高達52%,遠遠超過市場預期近倍。
延伸閱讀:疫情升溫百貨人潮少7成,開「居家防疫」第一槍,京站今起停業2天,全台三越、遠百縮短營業時間
3. 靠CRM跟顧客打交道
當消費者不願意出門,就非常考驗銷售人員個人的CRM(顧客關係管理)能力,因此許多重要品牌開始力推量身訂作的Pesonal Shopping服務,也就是俗稱的「外賣」,就是讓VIP們不用出門、由店員直接帶著商品和無線刷卡機到你家辦一場獨家試穿會,或是由客人先押一筆錢在商家那邊,再由司機們直接到店上拿貨回家試穿,選完之後再把不要的送回店裡,依照實際消費金額抵扣押金、通常這種現金預付機制還能享有特殊優惠、讓VIP們能更放心的買買買!通常這種高單價商品,不太可能讓消費者隨意拿出店外,但在疫情影響下店家不得不作出應變策略,甚至自己開啟線上直播來賣貨。
4. 跳脫舒適圈嘗試新科技
Source:Gucci
本次疫情更深化數位化趨勢,除了自推電商和架構線上購物平台之外,也衍生出提升消費體驗的應用科技,補足無法讓Sales和顧客直接接觸的消費者體驗,像是Gucci和Dior均嘗試導入AR系統,推出線上試鞋服務。除此之外,各大品牌也將秀場改為線上直播或是拍成影音上傳到官網和串流平台,其中Bottega Veneta更在2021年推出線上雜誌,Off-White則推出像電視一樣能隨意轉台的「Imaginary TV」平台,更有品牌選擇跳脫舒適圈,加入以音訊為主要傳播途徑的Podcast和Clubhouse,透過成為為自己發聲的自媒體有效向年輕族群傳播品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