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界當代大師華裔美籍貝聿銘今早傳出離世消息,享嵩壽102歲。在西方主流的建築美學下,身為華人的貝聿銘要走出一條自己的路真的不容易,《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現在成為知名地標,但你知道這座建築在創建初期,還被批為「垃圾」,儘管生前建築飽受爭議,但人生百年,他這一生創作無數作品,將繼續延續他的精神存活下去。今天就讓儂編致敬大師經典之作,這些蔚為人知的地標你去過哪幾個呢?一起來看看吧。
延伸閱讀:「巴黎聖母院」躲過二戰卻在修繕遭大火吞噬!Gucci老闆心痛宣佈金援重建
延伸閱讀:建築圈聖經Wallpaper評選得名!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成下一座台灣之光
人生百年,可以在世間留下什麼痕跡?
全球知名的華裔美籍建築師貝聿銘16日逝世,享嵩壽102歲。曾獲得普利茲克獎(建築界的諾貝爾獎),代表作品如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廂、法國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波士頓甘迺迪圖書館、克里夫蘭搖滾名人堂、香港中國銀行大廈、1970年日本萬國博覽會中華民國館、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如果人生百年歲月可以在世間留下什麼?看看這位大師的作品就讓人驚嘆,貝聿銘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確實當之無愧。
羅浮宮金字塔
《羅浮宮金字塔》現在已經是旅法必去景點之ㄧ,但這座前衛又有個性的建築,在1984年創建的時候,可是被許多法國人批評、當成垃圾。原因無他,蓋在《羅浮宮》這麼有歷史性的建築,卻以「金字塔」的概念包裝,紐時社論也隔空開批,象徵死亡含意的金字塔蓋在巴黎簡直是亂入,甚至被戲稱為「法老墳墓」。不過如同「艾菲爾鐵塔」一樣,這些跨時代性的建築,往往在興建之時,受到當時社會保守派的反彈,但最後時間證明了這些建物的價值,往往不是當時人們的眼界所及。
延伸閱讀:列入未來打卡名單!2019全球最受期待的建築台灣入選「這兩座」
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
《路思義教堂》是貝聿銘在亞洲的第一個作品,同時也是他唯一的教堂作品。這座教堂被稱為「網美打卡聖地始祖」真的當之無愧,在那個沒有Instagram、臉書也沒有智慧型手機的年代,能夠拎著單眼相機,在教堂前拍上一張照片,是多時尚的事!不論是婚紗拍攝還是個人寫真,都穩坐台中人氣景點之一,這棟建築已於上月列為國定古蹟。貝聿銘在台灣當然也不僅止一座《路思義教堂》,新竹市焚化廠、八里焚化廠也是他所打造。
延伸閱讀:當大家在搶麥當勞的買一送一時,設計迷的你不能忽視四間「麥式美學」全新的建築改革
日本的美秀美術館
春天來時,入口隧道滿樹盛開的櫻花,粉色的渲染讓人想起的中國意境的桃花源,「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貝聿銘擷取桃花源記的詩句,將細膩的詩意透過視覺的隧道,讓每個走進這裡的人都像武陵人,而走到隧道盡頭,就可以看見大隱於山林《美秀美術館》。
曾經舉辦LV 2018年早春大秀的《美秀美術館》!貫徹了貝聿銘「光線」為主的設計概念,由於《美秀美術館》位於京都近郊山中,秋日賞楓春賞櫻,為了揉合這個得天獨厚的地勢,貝聿銘從桃花源記中找到靈感,對山林的破壞降到最低,而走在美術館裡,你會發現這棟建築裡,沒有什麼設光,大多的館藏也都是透過自然光線,呈現在旅人的眼前,使得藝術、美學、自然和諧相容一體,對於日本人來說,這是「山中美術館」最美好的證明。
香港中銀大廈
宛如一把利刃橫矗在香港中環地帶,《中銀大廈》是中銀香港的總部,於1989年完工開通。但讓這座建物紅起來的,不是外觀有多麽時髦,反而是《匯豐大樓》、《萬國寶通銀行大廈》這三間大樓風水大亂鬥更引人注意。由於《中銀大廈》完工後,造成匯豐股市跌損、時任港督的尤德爵士心臟病發等等傳聞,繪聲繪影更顯神秘色彩。不過回歸到建築上,這座香港《中銀大廈》「X」字線條橫刻,加上利刃般的「劍」型外觀,確實讓人感受到這棟建築的氣場與不凡。
蘇州美術館
宛如置身中國山水的《蘇州美術館》,與前面幾棟建築調性完全不同。揉合了蘇州當地的煙柳小橋南地風情,白色的建築外觀宛如國畫山水的完美留白,再以幾何線條打造天花板、窗、地板,其實隱含著蘇州古建築傳統斜坡屋頂的概念,而藉由三角形、方形不段延伸空間感,深灰色食材屋面與白牆相配,也與蘇州城市色彩相合。而館藏追溯2500年前吳國的古物,如劍、鼎、玉雕等文物。對於喜歡建築和歷史的人,是值得尋訪的地方。
立即加入儂儂LINE@ 每週五抽好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