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嚮往緩慢的生活節奏嗎?那麼「慢城」應該很適合你。截至 2020 年,全球共有 264 座獲國際慢城組織(Cittaslow International)認證的慢城,其中包含了台灣的 4 座。就各項指標來看,你不只可以考慮在這些城鎮生活,它們同時也非常適合旅遊──慢旅遊,體驗大自然、傳統食品,人文歷史,有基礎的生活設施及好客的居民。來看看這 4 座台灣慢城分別在哪裡,又擁有什麼特點,使它成為一座慢城。
延伸閱讀:「自駕旅遊」怎麼玩?6撇步請筆記!盤點「台灣5大自駕旅遊城市」推薦,讓你全島怎麼玩也玩不膩
「慢城」是什麼?
source:Stefano Costantini@Flickr,CC BY 2.0
慢城(Cittaslow 或 slow city)是一種生活概念,目標是減緩市鎮的生活節奏,特別是通過減低空間運用和交通的流動,以提升生活品質。自慢食運動(Slow Food)發想而來,由義大利的非營利組織「國際慢城組織」所推動,要成為正式會員城鎮,必須人口少於 50,000 人,且評分共 72 項指標、七大面向:
- 1. 能源及環境保護政策:公園、綠化地、可再生能源、綠色交通、資源回收等。
- 2. 基礎設施政策:替代性出行工具、自行車道、街道傢具等。
- 3. 城市生活品質政策:邊緣區域的重塑和再利用、建設網路城市(光纖、無線通訊)等。
- 4. 農業、觀光及工藝政策:禁止生產基因改造農作物、提升傳統工藝技術的價值等。
- 5. 款待意識及培訓政策:歡迎旅客光臨、提升接待和貿易從業人員的意識(確保交易、價格和關稅透明)等。
- 6. 社群凝聚力:協助傷殘人士、貧困人士、受歧視的少數族裔融入社會等。
- 7. 社企合作:與團體合作推廣自然和傳統食品等。
延伸閱讀:秋冬溫泉推薦全台5間「輕奢體驗」,「礁溪寒沐」國旅券大眾湯只要「銅板價」,金山「八煙」如置身煙雲密境
1. 苗栗 南庄
source:Youxing Tu@Flickr,CC BY-ND 2.0
苗栗縣南庄鄉是一客家小鎮,客家族群佔 77.99%,及部分泰雅、賽夏族人,這裡一句俗諺說:「美不美,南庄水,親不親,故鄉人。」來此就可以感受到南庄的山水之美與居民間的情誼。秉持著自然農法,蔬果、花卉、鱒魚、香菇是南庄的特色農產品,民宿與山莊林立,來此旅遊不能錯過的是南庄老街的客家美食,與十三間老街的懷舊人文風采、咖啡、窯烤麵包。往山上走,沿著獅頭山步道可以來到山中的一座靜謐寺廟;賽夏族人的最大部落「向天湖」,舉行兩年一祭、十年一大祭的矮靈祭;鹿場溪谷「神仙谷」則是泰雅族人的祖靈聖地。
延伸閱讀:療癒假期這樣過!4個苗栗「花草系」浪漫景點,享受百花盛開之美
2. 苗栗 三義
source:dennis@Flickr,CC BY-SA 2.0
三義境內是適合樟樹種植的起伏矮陵,樹木的氣味,秋冬之際浮起的濛濛白霧。木雕產業的百年歷史,讓這座山城擁有難以取代的地方特色,水美木雕街則為該特色的體現,富生活工藝之精神也或許是藝術家們所嚮往生活的城鎮。台灣主要的客家聚落之一,三義有限度的商業開發保留了許多自然風貌,數不清的秘境得打聽,知名的有火炎山、鯉魚潭水庫、後池堰生態公園、舊山線鐵道自行車等;山谷中的勝興車站早已是觀光地標,你可能沒注意的是站外十數戶民家聚居,小小山村裡悠然緩慢的生活步調。
3. 花蓮 鳳林
source: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 網站
鳳林鎮位在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之間,也是一客庄小鎮。鳳林鎮又號稱「校長的故鄉」,全台出生在鳳林的校長達百位以上,有人笑稱特產是校長,但實際上的「鳳林三寶」是花生、豆奶、剝皮辣椒。這裡現在為台灣人口密度最低的鄉鎮之一,日治時期則是花蓮三大官移民村之一,至今仍保棋盤式的街道規劃,擁有全台保存最完善的菸樓聚落、全台第四大林場等。結合日本移民村與菸樓的文化資產,每年農曆 7 月鳳林會舉辦「百鬼夜行」的特色活動,被列為花蓮縣年度盛事之一。美食、菸樓與百鬼夜行,再怎麼慢,還是有以上來鳳林必做的這 3 件事。
4. 嘉義 大林
source:大林鎮公所 網站
大林舊名「大埔林」,意為林木青翠之地,你能看到中林、林頭、林仔前等鎮內地名,想像它百年前林木繁盛的景象;現在農田替代了林子,四季盛產稻米、竹筍、柳橙、柑橘、鳳梨、蘭花等,是典型的農業鄉鎮。戰後初期因大林糖廠帶動工商發展,這個嘉南平原上的小鎮曾是嘉義的首富之區,「萬國戲院」閉門停業則象徵這段榮光的消逝。但二十多年後,萬國戲院在大林人的共同努力下重新改建、點燈,讓電影及藝文展演重新復甦在這座小鎮上。這就像大林近年來對於環保議題與傳統文化的重視,將大林一步步發展成宜居宜遊的慢城,重新復甦。
參考資料:wikipedia「慢城」、苗栗文化觀光旅遊網、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大林鎮公所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