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凜冽,穿上大衣保暖的同時,許多人不忘手拿一杯熱飲暖身兼暖手。在眾多冬日熱飲中,並非每款都有提升體溫的功能。日本節目《それって!?実際どうなの課》為8款熱飲進行暖身實測,更邀請專家解釋熱飲能暖身的原因。
延伸閱讀:冬天怎麼穿都不會暖?營養師建議多吃 3 種食物養成「暖爐體質」幫身體祛寒!
這3飲品難持效保暖
source:Pexels
喝熱飲期望達至暖身的效果,但選擇錯誤或會令身體愈飲愈冷。日本節目《それって!?実際どうなの課》為8款冬天經常出現的熱飲作實測,包括熱水、牛奶、紅茶、咖啡、朱古力、粟米湯、豬肉味噌湯和薑茶,透過紅外線熱影像及每5分鐘用腋下探熱針測量,觀察飲用者身體溫度變化,從而測試哪一種飲品最暖身,並邀請石原新菜醫師解釋當中原因。為了確保實測的精確度,節目組制定以下規則:
1. 飲用前體溫必須是36.4度(飲用者平均體溫)
2. 室溫維持在25°C
3. 飲用份量均為220毫升
4. 飲品溫度統一在60°C
5. 過程當中只能坐著
第8名:牛奶
source:Pexels
根據實驗結果,牛奶能夠讓身體溫暖20分鐘;期間體溫提升了0.1度。不過在中醫角度來看,牛奶屬於寒涼的食物,會令身體變冷。
延伸閱讀:喝牛奶長痘痘怎麼辦?植物奶新趨勢,低脂低碳水好處多,這款最適合「減重族」
第7名:豬肉味噌湯
source:Canva
喝下味噌湯後的前20分鐘,身體的體溫上升了0.4度,足部末端也有暖起來的跡象,但到25分鐘時體溫就開始下降,飲用後30分鐘便回到喝之前的體溫了。再加上豬肉味噌湯裡常見的白蘿蔔、牛蒡和豬肉都是偏寒涼的食物,吃下肚也會使人身體變冷。
第6名:咖啡
source:Pexels
咖啡能讓身體保持溫暖35分鐘,在此期間體溫提升了0.1度。不過咖啡會讓血管收縮,繼而使得體溫不升反跌。
延伸閱讀:別一起床就喝咖啡!專業咖啡師建議:等XX分鐘再喝效果更好
第5名:熱水
source:Pexels
實驗結果顯示,熱水可以讓身體保持溫暖40分鐘。期間體溫提升了0.3度,而在飲用半小後甚至連手掌都能暖起來。
第4名:熱可可
source:Pexels
喝下熱可可後,身體可保暖40分鐘;讓體溫提升了0.2度。由於巧克力成分含有可可多酚,有助於血管舒張,促進血液循環、提升體溫,所以也比熱水的效果更顯著,就連雙腳末端都能看見暖身成效呢!
第3名:紅茶
source:Pexels
實驗結果顯示紅茶能讓身體保暖65分鐘;期間體溫提升了0.3度。紅茶內的茶黃素能促進血液循環,使溫暖能伸延到四肢末端。
延伸閱讀:咖啡或茶哪個比較好?5大重點比較,紅茶咖啡因居茶葉之冠,咖啡提神「來得快、去得快」
第2名:玉米濃湯
source:Canva
意想不到的玉米濃湯居然排在第二名!實驗顯示玉米濃湯能夠溫暖身體95分鐘,讓體溫提升0.5度。關鍵就在玉米濃湯濃稠的質感,使它在胃部停留的時間增加,進而讓熱氣能夠從內臟深處滲透至全身。
第1名:薑茶
source:Canva
薑茶可讓身體保暖130分鐘,期間體溫提升了0.6度。生薑的辛辣味道來自酮、姜辣素和酚等成分,這些成分都能讓身體末端的血管舒張,同時防止血液過於濃稠,讓血液循環更為流暢,進而改善手腳冰冷的問題。
這20種食物也能幫助身體產熱
source:Pexels
飲品能夠提升體溫,食物亦一樣。註冊中醫師潘仲恆曾接受訪問建議在飲食中加入一些辛溫、補血、健脾及補腎的食物調養體質,令身體產暖。潘醫師指大部分溫脾的食物如南瓜、栗子也有助為身體保暖,脾胃好,促進氣血生成及循環,身體自然溫暖。
一般令身體產熱的食物主要歸為四大類︰
補血食物:桂圓、紅棗、紅豆。
溫脾食物:南瓜、栗子、山藥、番薯、糯米。
補腎食物:芝麻、合桃。
辛溫食物:蔥、生薑、薑黃、肉桂、芫荽、羅勒、羊肉、牛肉、豬腳薑、鱔。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香港01》,原文刊於「01教煮」
※本文由《香港01》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主圖來源:Pexels
更多內容:
【暖身食物食譜合集】4類食物補身抵寒邪 暖胃家常菜促血氣循環
健康飲食|喝茶要看體質?細數4種熱門養生茶人參茶高血壓不宜飲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