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研究院攜手台鐵共創台南車站微改造計畫,以「台南・進站中(Tainan Progressing)」為主題,透過空間、服務動線、指標系統、硬體設施等層面的整理,提升在車站古蹟本體修復期間美感,讓這座近百年歷史的古蹟得以重現光彩。
延伸閱讀:「新北市美術館」全新絕美地標登場!揉入鶯歌陶瓷文化、蘆葦詩意建築,4大設計亮點一次看
- 88年首度改造
- 大量保留古蹟
- 照明烘托挑高空間
- 減法設計打造更簡約空間
台南火車站改造計畫:88年首度改造
台南車站是一座具有歷史意義的雙層建築,於1936年正式落成並啟用。一樓包含大廳棟、中間候車棟以及月台,而二樓則是全台首創的鐵道飯店,作為國定古蹟,台南車站不僅見證了時代的更迭,也承載著豐富的文化記憶。然而,隨著古蹟修復與興建工程的推進,車站內部目前設有許多臨時性設施與施工圍籬,導致空間動線混亂,部分歷史建築的美感受到削弱。老舊的指標系統也影響了旅客的使用體驗與服務功能,為了重塑台南車站的歷史價值與現代功能,台灣設計研究院與台鐵攜手啟動改造計畫,致力於在傳承與創新間取得平衡,讓這座古蹟重現光彩。
延伸閱讀:2024 台灣建築首獎「台大人文館」:耗時 19 年打造、清水混凝土結合紅磚牆面,四大設計亮點一次看
台南火車站改造計畫:大量保留古蹟
【改造前】自動售票機位置較為隱匿,售票和候車分區未明。
【改造後】輕度整修、延伸、燈光照明優化了服務分區及動線。
在古蹟修復與新站興建的過渡時期,微改造計畫以「不干擾古蹟本體」為核心原則,從提升旅客服務流程體驗出發,採用減法設計為策略,聚焦於硬體設施、視覺指標與空間資訊三大面向。計畫涵蓋車站大廳、售票處、進出站閘口、月台圍籬、便當門市以及指標系統的整合與優化。原本的服務櫃檯與售票櫃檯由於屬於臨時性裝修,分布於大廳內略顯凌亂。透過輕度整修、材質更新、燈光設計及延展規劃,提升了視覺美感與使用便捷性。同時,服務設施與候車空間經過重新規劃與排序變得更為清晰,分區合理性與使用效率顯著提高。
延伸閱讀:台中草悟道在紅什麼?從第一家洲際酒店到隈研吾在台首座美術館,看「勤美集團」的五大策略佈局
台南火車站改造計畫:照明烘托挑高空間
微黃燈光烘托挑高空間。
透過天花及燈光設計提升出口自明性。
在大廳空間,透過精心設計的照明,凸顯挑高結構的優雅氣度,引導旅客的目光流連於拱窗、燈飾及色調之間,欣賞古蹟特有的建築細節與歷史氛圍。光線的柔和分布,讓每一個角落都展現出時光雕琢的質感,重新定義大廳的視覺重心。在月台區域,改以半透的白色圍籬取代原本封閉的綠色鐵皮,使正在修復中的古蹟立面若隱若現。在古蹟煥新與新車站建設完成前的過渡階段,以嶄新且富有層次的面貌,持續成為城市的重要節點。
台南火車站改造計畫:減法設計打造更簡約空間
以半透白色圍籬改善售票空間,襯托古蹟立面。
以綠植妝點月台,打造臺南車站獨有生活氛圍感。
台南車站過去的指標系統因年代久遠,累積了來自不同時期的設計與資訊,繁雜的標示不僅缺乏一致性,也容易讓旅客感到困惑。此次改造延續了2021年新竹車站指標系統的成功經驗,同時融入台灣設計研究院去年發布的公共圖標系統,統一設計語言,提升資訊的辨識度與閱讀性。巧妙結合綠植景觀設計,在車站大廳與月台區域間融入綠意,為原本略顯緊湊的候車環境注入一絲自然氣息。這些綠植不僅緩解了旅客候車時的擁擠與緊張情緒,還展現出台南特有的生活韻味與溫暖氛圍。
Source:台灣設計研究院 TDRI、牧童攝影 Shephotoerd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