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 11 個關於 #乳癌 的文章
「不會吧!我三十而已,怎麼可能會得到乳癌?」姿云聽到醫師的解說後,第一句話就這樣脫口而出。 半年前姿云就摸到右乳似乎有個腫塊,但因為只有月經之前比較明顯,之後又若有若無,加上工作繁忙,姿云就這樣放著這件事不管。又過了幾個月,姿云發現這個腫塊似乎變得非常明顯,也有點硬,左右側乳房摸起來很不一樣,換衣服的時候,甚至覺得右側有一小區塊的皮膚凹了下去,才決定要找醫師診治。在做完乳房超音波後,醫師告訴姿云這個硬塊是乳癌的機會極高,需要趕緊接受切片檢查,確定組織的內容
依據國健署 112 年統計數據,乳癌為台灣女性發生率第一位的癌症,乳癌治療以切除為主,但乳房對女性而言是女性象徵的存在,為了找回自信心,許多病友有乳房外觀重建的需求。 近年來,社會已進入對於顏值、外形過度追求的時代,除了透過各種醫美療程讓外貌更吸引人外,為了塑造完美身材曲線,也越來越多人願意選擇用隆乳來獲得傲人胸圍。
「醫師,上星期我媽媽被檢查出來有乳癌,所以我也想做個檢查。」門診時,經常有患者會很狐疑:「我還想問,為什麼我媽說她都沒有什麼不舒服,卻是得了癌症呢?一般人得乳癌,會怎樣的不舒服呢?」 雖然我們接下來會看看一些值得注意的乳癌症狀,但想先請大家了解,同樣是乳癌,不同患者會出現不同的症狀,而且許多患者不會注意到乳癌症狀。甚至,乳癌可能是毫無症狀的。
英國凱特王妃在社群平台認證時自己罹患癌症,將接受化療,除了讓人覺得他很勇敢地面對癌症,也讓人警惕癌症不分貴賤或種族,已成為21世紀人類文明病隱憂。2023年,肺癌個案數16,880人,每小時就有一人死於肺癌,擠下長年「癌王」大腸癌的16,238人,乳癌以15,448緊追其後,這三大癌症長年都是台灣罹癌排行榜前三名,除了定期健康檢查,有家族癌症遺傳病史要記得抽血追蹤癌症指數。
許多女性聽到自己乳房長了纖維腺瘤或纖維囊腫,甚至乳癌之後,會很擔心地詢問:「是不是因為我喝豆漿引起的呢?」而有些人又會說,吃黃豆類的製品很好,可以降低癌症的機會,究竟吃豆腐、喝豆漿,對身體是好還不好呢?
從來沒有預期到會是這樣歡笑聲不斷的場合。 在我們面前正在梳化的朱芯儀,中氣十足地跟髮型化妝師聊天,忽然響起電鈴聲!爸爸衛斯理把二兒子從學校接來了攝影棚。孩子一進門,就衝去用力抱媽媽,把臉埋在媽媽的腿上,衛斯理從背後望著鏡子裡的朱芯儀,嘴角和眼神都在笑著。他們聊爸媽的日常、聊抗癌經歷、聊生死、說說笑笑……
40歲歌手朱俐靜逝世的消息再度喚醒大家對「乳癌」的重視,乳癌不僅是台灣婦女發生率第一的癌症,致死率排名第四,高峰則是在45-69歲,90%的患者是透過自我按壓評估加上乳癌篩檢發現罹癌。
藝人朱芯儀驚傳罹患乳癌,從她自述中透露的乳癌症狀與前兆,都能提供給我們日後觀察自己身體變化的參考,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在男女十大癌症,乳癌排名第三,但當把男性抽掉單看女性的話,乳癌贏過大腸癌變排名第一!由此可知,乳癌對女性而言是全名公敵,由於平時很難發現,且等到有異狀時已經進入中後期不易治療,因此普遍建議女性每年都有檢查乳房的習慣。藝人鍾欣怡的媽媽,也是位乳癌患者,10多年來的抗癌艱辛路程,只有走過的家人朋友才暸解。她在臉書上寫下自己一路以來的心路歷程,除了讓人看到她們母女之間深厚的親情外,更能鼓勵到也許現在也正在經歷的病友們!
有時身體發出警訊你卻渾然不知?不管是主觀感到身體無力,或者旁人觀察到自己的狀況不對勁,這時都應該要提高警覺多觀察自己身體的變化。任何年紀都有可能會罹患癌症,因此不要覺得沒什麼就忽視、放縱自己,養成不良習慣。但並不是一有症狀就是罹患癌症,以下儂編統整了易致癌的8大警訊並公布了2020最新一期女性罹癌Top1 0的登記資料,讓我們將防癌當成生活的一部份,開始留意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