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 17 個關於 #人生觀 的文章
藝人、作家蔡康永,日前因為出版新書《蔡康永的情商課3》而上了百萬YouTuber阿滴的頻道「阿滴英文」。阿滴之前曾因為患上憂鬱症,而《蔡康永的情商課》就是他在在低谷時會反覆閱讀的書,這次蔡康永出了新書,因為跟情商有關,因此也特別想要與阿滴對談。在兩人的對談中,蔡康永有很多金句,對於媽媽所面對的內耗困境,是能換個角度思考的良方。
生活該是什麼樣子?從來沒有人的回答是標準答案,每個人心中的理想狀態也不盡相同。 古人說的「三十而立」用現代人的方式表達,就是很多人在 30 歲會更知道自己要什麼,而且面對生活的態度會更從容自在。那樣的模樣,應該是很多年輕人羨慕的。
年歲越長,越覺時光如光飛逝。總算明白,為什麼我的父親在我的小時候,總是在我覺得時間過很慢的時候跟我說,以後長大就知道時間是過得很快的,他總是叮囑我要學會把握時光、要學會生活。
是什麼讓你擁有健康與幸福?人生最重要的目標是什麼?以千禧年世代為對象的調查中,超過8成的人說,人生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富有」,有5成表示主要目標是「享有名聲」。
你是否也好奇 MBTI 在紅什麼?它對於我們究竟有什麼幫助? 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法 MBTI 是一種人格測驗,而其魔力在於人們渴望理解自己,也渴望被他人理解。想了解自己,你需要回溯你的生命歷程,包含你從小遇見的人、發生的事等等,這些形塑出獨特的你。
你是否常陷入後悔情緒中不斷的內耗自己?後悔之所以產生,源於人們常面臨「選擇」,當選擇的結果不如預期,就會將希望寄托另一條路,甚至賦予那條路美好濾鏡,大腦就因此陷入無法自拔的痛苦輪迴中。其實後悔也並非只是擊潰我們的武器,諮商心理師鄧善庭總結3項後悔益處,帶儂粉們挖掘後悔情緒中的正能量。
你是否曾經想過,觀察一個人在餐桌上的表現竟然能揭示他們性格的秘密?一頓飯局中的「12種飲食習慣」讓你大開眼界!生活觀察家會驚訝地發現,吃相是如此豐富多變。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在其著作《從習慣洞察人心》(時報出版)揭示,從一個人吃東西的樣子,竟然可以看出他從小到大的生活習慣好不好?包括環境衛生觀念、服務他人態度、生活作息紀律、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對生活的滿意度等。雖然觀察別人吃東西極具趣味,但別忘了尊重他人,避免過度打擾他們的用餐氛圍。
關於愛自己,你有什麼樣的想像?《青春養成記》中有一幕女主角美美和爸爸的對話,爸爸說:「人有各種不同的面向,重點不是把壞的都藏起來,而是給它空間,帶著它好好生活。」 對我來說,愛自己是看見自己原本的模樣,承接自己的好與壞,踏實地度過每個日子。 今天,我想獻上 9 個愛自己生活小指南,讓我們一起看見自己的存在就足以美好!
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糾葛是難以解決的,最常見的像是戀愛時都會栽在同類型的人身上,卻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自己會如此倒楣,總是遇人不淑,找不到所謂的靈魂伴侶。
活在世界上,我們總是希望自己能夠理性一點、客觀一點。許多人也會勸我們應該要三思而後行、多思考後再做決定。但心理學研究卻告訴我們,要達到客觀、達到理性,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甚至很多的心理學研究都讓我們了解到,人本來就是很主觀的生物!今天推薦這本《圖解認知偏誤》,封面就寫著「人類並不理性」,因此要我們「打破慣性偏見,建立強大思維」。然而,人真的能夠沒有偏見嗎?其實看了這本書之後,我覺得我們能做的只是「看見自己會有的某些偏見」,而不是「消除自己的所有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