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 17 個關於 #價值觀 的文章
29歲的愛情,會有什麼樣子的不安全感呢?以我的觀察,對男性而言,最大的點莫過於能不能在社會上有一個穩定的工作,以及對方的家人能否接受自己。
還記得20多歲的時候嗎?那是一段充滿希望與探索的光陰,雖然偶有莽撞卻毫不悔恨,凡事仍舊充滿著無限可能。然而,隨著年齡增長,人生經歷也跟著不斷累積,在這段過程中,我們多少都曾有過「悔不當初」的感受。也因為成熟的我們逐步積累了與年輕時不同的「人生智慧」,所以才會時不時臆想著:倘若我們早點領悟一些事,是否就能在年輕時少走一些冤枉路?但人生沒有後悔藥、千金難買早知道,或許有些路就是註定得走、有些跤就是註定要跌,才能成就今天這個活得更加自由且清晰的自己。以下是十個「20歲時希望早點知道」的人生哲理,如果你正值這個年少輕狂的年紀,不妨可以稍做參考,或許能幫助你少繞些彎路,得到不一樣的啟發也說不定。
以《四樓的天堂》獲得金鐘獎最佳女主角的謝盈萱,劇中飾演大齡女子陳嘉玲40歲沒房沒車沒老公,以喜劇方式呈現社會中年齡與社會價值觀帶給女人的壓力,而戲外的謝盈萱也是一位很普通的「俗女」,年屆40歲,還單身十年,周圍的朋友和家人比他還要緊張,但深耕十年影劇圈,近五年才展露頭角的她,面對婚姻隨緣以待。
你是一個有選擇困難症的人嗎?當你陷入猶豫的時候,這裡一個萬能的公式分享給你,是來自首爾大學崔宗勳教授的人生哲學「能夠受用一生的五句話」,在韓國社群受到熱烈討論,或許也可以幫助你逃出糾結,快速做出正確的選擇!
伴侶的「刺蝟效應」是一種心理學現象 它描述了當兩個人太愛彼此時,他們可能會發現自己對許多問題有不同的看法和價值觀。這些差異可能是微小的,例如對某個特定話題的看法,或者是更重大的,例如對未來生活的計劃和目標的看法。
單身的你,是否正面臨被催婚的壓力?或是身為不婚主義者,隨年紀增長、開始擔心老後無人照料? 近年,步入高齡化、少子化的日本社會,興起一股「友情婚」風潮,主張由兩個價值觀、性格契合、不想受傳統家庭角色束縛的人,共同展開同居生活,也反映當代「不渴望浪漫關係」卻依然「想擁有家庭溫暖」的潛在需求。
家庭的反對,常常是導致一段伴侶關係走向分裂的原因,在台灣社會,這樣的現象特別明顯。從以前的門當戶對,到現在自由戀愛的轉變,父母的價值觀,和我們的價值觀有很大的差別,也導致許多談戀愛的子女,往往得來場家庭革命。
著手釐清你真正想要什麼,其中一項最簡單的方法是:列一份清單,寫出你想做的三十件事情、三十個你想擁有的東西,以及你在死前想成就的三十件事蹟。這是絕佳方式,讓你開始動起來。
自私是什麼?翻開維基百科,它會告訴你「自私是個人把自己的考慮,或將利益置於他人的利益之上。」仔細斟酌,會發現其實自私關乎的並非自身利益,而是自身行為侵犯到他人的權利,方可稱之為自私;若關注於自身利益而未侵犯到他人權利,這不是自私,這只是比較愛自己。然而現今有許多人濫用「自私」來綁架他人情緒,例如當對方的所作所為不合意,便可以高聲喊出「你很自私,什麼事都只想到自己。」曾幾何時考慮自己變成一種負面行為了?
與另一半的年齡差距,是否會使雙方價值觀大相逕庭?答案是未必,然而考量到年齡落差通常會伴隨著像是生活閱歷、思想迴路、成長背景、工作資歷等需要時間累積的經驗差異,這些背景的不同確實有可能會讓兩人對事的價值觀出現分歧或不盡相同之處,但是撇除年齡差距這項因素,許多人即使同齡層相同,也會因成長過程的各種不同而意見相左。再說,想法差很多的情侶真的就無法在一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