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 20 個關於 #北美館 的文章
北美館兒藝中心全新展覽「靜 • 物」,以靜物藝術為主題,形式結合了繪畫、雕塑、錄像、空間裝置,以多元媒材發展出「物與物的關係」、「時光定格」與「物的再創造」三大策展主題,還有互動教育體驗,邀請大小朋友重新認識日常物件的美學與想像力。了解更多靜物藝術與親子藝術活動資訊。
臺北市立美術館《黑潮:賴純純回顧展》開展,是北美館多年來致力建構臺灣藝術史的脈絡尚缺的一塊拼圖。賴純純來自於80年代的思潮解放潮,其橫跨40多年的創作歷程,以「存在與變化」、「真空妙有」、「海洋與仙境」、「社會參與」等4大主題展區呈現她獨特的前瞻性,以及打通台灣前衛藝術能量。
過去北美館只開放北門,因此比較少人知道的是,北美館的入口其實不只一個!在館址的南面,藏有一個較少被提起的隱藏空間——「南進門」,早在2010年因應臺北花博而生,是用來連接美術公園的出口,後來因為疫情關閉,一關就是5年!這個隱藏版的入口終於在今年重新啟動,並以有趣的策展邀請大眾走進充滿藝術想像的北美館。
德國觀念藝術大師托瑪斯德曼(Thomas Demand)來台開展!其創作題材多取自知名歷史或社會事件的報導照片與影片,如日本福島核電廠的控制間、伊拉克前總理海珊在被捕前的藏身處、二戰暗殺希特勒失敗的會議廳等,以紙材建立真實比例的模型,重建歷史名場面。開展日期、4大展覽重點內容搶先看!
2025年臺北市立美術館必看展覽有哪些?照慣例,趕在年底前,北美館提前宣布隔年的展覽計畫,當中最受矚目的2檔重量級國際藝術家大展,分別是冰島——丹麥藝術家奧拉弗埃利亞松、德國藝術家托瑪斯德曼,還有6檔臺灣跨世代藝術家個展輪番上陣,更將在2025年底迎來第14屆台北雙年展,展覽名稱、展覽內容、開展時間、票價一次看!
你想像過在美術館「看電影」嗎?今年秋天,北美館正式啟動「開放式結局:TFAM放映計畫」,首次在地下樓打造一座「藝術電影院」,以「類影展」形式展出亞歐等地重量級導演及影像藝術家的作品,大多是電影院、影展看到很難看到,具有高度藝術性和前衛性,首波展映名單包含尚盧.高達、蔡明亮、鍾孟宏等等,以下儂編整理出4大亮點,非常值得親自造訪!
台灣名導楊德昌不但是新浪潮時代的重要推手、更曾榮獲坎城等諸多國際大獎,更是後世無數電影人的啟蒙之師,包括日本金獎名導是枝裕和、韓國名導奉俊昊都非常景仰他。關於他的首次完整回顧展「一一重構:楊德昌」,由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與臺北市立美術館共同策辦,將於2023年7月22日至10月22日將分別以影展與展覽同步於兩館進行,除了呈現歷來最齊全的楊德昌電影創作系列以及特別主題放映,同時以沉浸式展覽引領觀眾走進楊導的電影世界。
台北市立美術館又有新的國際合作展覽了!即起至6月18日展出的「勒內.布里:視覺爆炸」,特別與洛桑愛麗舍攝影博物館(Photo Elysée)合作,展出這位攝影藝術家辭世後亞洲首次回顧展。包含原版古董照片、底片印樣、印刷樣張、影片、手工書、展覽計畫、筆記、書信、拼貼、水彩等,除可見布里的攝影作品,亦可從他生活中信手拈來的多元創作中一睹其才華洋溢的藝術家風采。
最近AI繪圖的話題正夯,尤其是各種人像轉化讓人目眩神迷、真假難辨,但先別管那個了!北美館由德國圖賓根藝術館館長妮可.芙麗茲發想、德國圖賓根文化交流協會麥斯米蘭.雷澤作為共同策展人策畫「未來身體:超自然雕塑」,集結23位國際藝術家,展出共33件超寫實及寫實雕塑作品,探討後人類時代下的人體未來形貌,各種天馬行空的想像令人歎為觀止,彷彿真實存在的各種未來人。
分店一家接著一家開的CAFE ACME ,因為各具特色的裝潢加上水準之上的餐點及飲品,可以說是不少女孩假日最愛造訪的人氣咖啡廳,尤其是去年底在北美館及今年在表演藝術中心開設的分店更是一位難求,而品牌近期找來了來自紐約的設計師品牌 alice + olivia 強強聯手,打造超好拍的用餐空間與萌翻天的限定餐點,讓你手機肚子都能吃飽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