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 20 個關於 #心理 的文章
許多人在面對令人不悅的事情時,往往會抱怨:「怎麼我又這麼倒霉?這種事怎麼總發生在我身上?」然而,越是陷入到這種想法當中,心情就越容易變得糟糕,而心理學「空船效應」就是在告訴我們,其實在很多時候,真正讓我們陷入壞情緒的並非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自身的心態喔!
在日常生活中你最喜歡喝什麼飲料來解渴呢?是香甜濃郁的牛奶、味如甘霖的茶水, 還是清涼爽口的碳酸飲料?其實從飲料的選擇就可以看出你的真實性格喔!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測看看吧!
勞累的員工們在完成一輪繁重工作後,總會選擇與同事們一起在KTV歌唱以釋放壓力,作為常被邀請參與的顧問,你的歌聲或許五音不全,但這卻賦予你觀察每個人歌唱表現與其工作態度關聯的機會。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在《從習慣洞察人心》一書中更深入地探討了這種關聯,因此,下次去 KTV 時,除了享受唱歌的樂趣,試著觀察別人的歌唱習慣,這或許將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穫。
人們通常用「巨嬰」來泛指心理滯留在嬰兒階段的成年人,而所謂的「情緒巨嬰」就是形容那些會試圖通過哭鬧、喊叫、肢體衝突等極端方法來達到自己目的的人。生活中我們都不可避免的會遇到難以相處的情緒巨嬰,可能是職場上的同事,又或是感情中的另一半,他們缺乏情緒管理的能力,一旦出現超乎自己預期的情況,就會失控。今天儂編整理出6個情緒巨嬰會的表現,快來看看身邊是否就有這種無法為自己的情緒負責的巨嬰!
你可能時常無法理解,為何身邊朋友正遭受到恐怖情人的虐待,卻絲毫沒有想離開他的念頭,那也許是因為他們患上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不同於電影中人質愛上綁匪的浪漫情節,套入到現實生活中可是會讓受害者失去自我意識的危險關係,因此儂編整理了五個受害者心中的潛在因素,深入地了解背後原因,才能有效幫助他們脫離困境!
有時候一個批評可以如同一面照明鏡,讓我們看見自己的不足,有時候卻像是一把鋒利的劍,刺透我們的心。你是否曾遭遇一個人,對他人的一切事物持續地評論和抱怨?他像是一位全能的評審,不管是你的能力、你的外表,或者是你的行為,都在他的眼中顯得不夠好。那些挑剔的話語,是否讓你感到困擾與挫敗?這樣的人,或許你身邊就有。專業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在她的著作《從說話洞察人心》中,提出這種批評行為可能來自於四種心態。理解這些心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批評,甚至可以讓我們洞悉這種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那麼,讓我們一起來探索,這四種常見的批評心態到底是什麼,以及我們該如何面對。
你有沒有想過,一杯小酒背後隱藏了什麼神秘的秘密?這可能是你對朋友,甚至是自己的一個全新的認識途徑。在《從習慣洞察人心》一書中,諮商心理師林萃芬以飲酒為例,詳述了我們如何從一個人的飲酒習慣和酒後反應,洞察他的壓抑情緒、內心衝突、自信程度、對他人的尊重態度,以及他的內外一致性。然而,她也提醒,透過酒精「顯影」出的真我,往往是他最脆弱且麻煩的一面。因此,在探索這項獨特的人心解析法之前,請先做好心理準備。所以,下次當你與朋友共飲小酒時,不妨以一種全新的視角來觀察他們。
內部家庭系統 (IFS) 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可識別和解決每個人心理系統中的多個次人格。這些「次人格」同時扮演著健康和不健康的角色。然而,生活事件或創傷會迫使我們從那些健康的角色轉變為極端的角色。
新年大掃除,你的心靈也需要「斷捨離」,我們常在說的這個詞意味著「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事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該如何將這些話實踐至心靈上?以下 4 個小提示或許有助於你在新的一年,過更簡單,但更滿意的生活。
2022 年,你有什麼新目標想要完成?為自己設定目標,是一個持續進步的好方式,但又有多少人不用半年就放棄了呢──時間管理公司的 FranklinCovey 告訴《紐約時報》,三分之一的人不會在 1 月結束之後繼續完成新年目標。該怎麼做才能設定「對的目標」,同時保持決心和動力?以下 5 個小技巧提供給你,在新的一年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