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自己,最時尚
- DARE TO BE YOURSELF.
DARE TO BELIEVE.

找到了 7 個關於 #特色咖啡廳 的文章
一座老紅磚的三合院,因為四周現代化的民宅所以顯得醒目。前陣子,附近的居民大概先好奇巷弄怎麼突然熱鬧了起來,才發現老房子變得不一樣了。「微間素生」將它改造成一間咖啡館,提供飲品和帶有茶葉、磅米芳等台灣元素的精緻甜點;甚至,在這間漂亮的空間裡可以點到一碗「阿嬤的肉燥飯」。
台灣「預約制」的咖啡廳越來越多,在金錢萬歲與資訊爆炸的現代,人們會揶揄說是飢餓行銷、懂做噱頭。「鵲」的老闆金萬倒不認為如此,他賺到的是別種東西。列出37條入店前的注意事項,他自知洋洋灑灑,「我相信做對的事是能有好的影響的,所以我秉持著不虧欠任何人的心情,在過著我的每一天。」也就是有所堅持,人們才不斷為此處的好品質與溫暖,爭相拜訪。
新北的三芝區,城市人除了旅遊大概不會經過這裡。這裡的山間,「Papa在三芝」隱蔽在其中,經營咖啡廳、金工、陶藝、髮廊甚至民宿。它以咖啡廳的角色最為大家熟知,但一個月僅開放十天左右,且只接受預約進場。「先做出喜歡的樣子,頻率對的人自然會靠近。」老闆說。
當咖啡廳與「老屋」、「植物」兩個元素交揉在一起,大家就立刻躍躍欲試了。大安區的「綠咖生活概念店」即是如此,它並非幽暗潮濕的老屋植物園,它舒展開空間,讓陽光灑落、讓人們活動,有綠意、有咖啡、有咖哩,是一處能好好放鬆自己的環境。
近期,新店區一家咖啡廳引發打卡熱潮,周末時間客滿、排隊、人們舉起相機拍個不停──它是新店河畔的「綠河」咖啡,以二層樓的鐵皮屋與京都町家風格做融合,很有特色。自家烘豆、自製蛋糕,那是滿滿的心意;坐在吧檯邊,近距離欣賞咖啡師的好手藝。
遠離風城新竹,山區中「內灣老街」走滿遊客。「Migration 遷徙」提供這些遊客一處住宿、享用咖啡及甜點的地方;斑駁的老屋子裝入老闆的設計巧思。他望出窗外,不時會想像,半個世紀前這裡擠滿了閩南或客家、日本人,擠滿了礦工、伐木工、眼科病患......形形色色。
若朋友和你說「來五金行裡喝咖啡」,你可能會皺起眉頭。印象裡五金行只有燈泡壞了才須要去。桃園龜山的「鹿麓復古五金專門店」,很摩登、很魔幻,高水準的飲品讓愛喝咖啡的人每周報到;真要做設計的,是來咖啡店裡找材料──但兩種人都會坐下,吃一份招牌的「五金行經典布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