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 17 個關於 #社群媒體 的文章
澳洲國會通過《社群媒體最低年齡限制法案》,成為全球首個禁止16歲以下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的國家。此法案要求平台採取措施防止未成年用戶進入,否則將面臨最高約10.6億台幣的罰款。據調查顯示,77%澳洲人支持此政策,但爭議也隨之而來,這究竟是對科技現實的保守回應,還是遏制「數位健康危機」的必要之舉?以下儂編整理了4大解析一次看。
「Ghosting」一詞原指人如幽靈般無聲無息地消失,現在卻成了一種討論度極高的約會現象。歐美將這種既不解釋也不告知,卻選擇突然「斷崖式消失」的行為稱為 Ghosting;毫無預警遭受冷漠斷聯的一方,就像是「遇到鬼」一樣,絲毫不曉得為何對方會徹底失聯。以下,儂編整理了6個常見的心理動機,或將是約會對象「如鬼魂般消失」的原因,一起來看看。
在這個充滿視覺刺激和數位互動的時代,網路媒體上的「完美形象」已成為人們審視自己外貌的唯一標準。由於不斷接收來自四面八方對於「美」的形塑,讓越來越多人開始對自己的容貌、身材感到焦慮,甚至質疑自己的外貌條件是否低於水準。這種過度焦慮的心態影響了心理健康,並嚴重摧毀本就不多的自信。然而,雖然「容貌焦慮」如同陰魂不散,但想擺脫它並非無解。儂編整理了以下6種增加自信的方式,或將助你走出不必要的外貌焦慮,不妨給個機會試試看。
Threads 作為 Meta 公司推出的一款全新社群平台,自發布以來便迅速在全球範圍內引起關注。特別是在臺灣,這款平台的熱度持續攀升,吸引了大量用戶。究竟是什麼原因讓 Threads 在臺灣熱度不減,甚至讓人如此上癮?然而成癮的背後,又衍生出哪些平台監管上的問題?本文儂編將從五個面向進行深度解析,一起讀下去。
隨著2024巴黎奧運正式落幕,近期美國體育數據行銷公司Relo Metrics公佈了2024巴黎奧運期間合作品牌的「社群媒體價值和曝光量」報告,根據7月1日至8月14日所有社群媒體的品牌貼文統計排行,其中LVMH集團摘下了金牌寶座,Ralph Lauren和lululemon則分別位居第二和第三。本屆巴黎奧運以各式充滿創意的置入方式,為四年後的洛杉磯奧運開啟廣告新世代,而最有趣的是亮點莫過於前三名都是服裝品牌,巧妙呼應「史上最時髦奧運」的封號!
你發現自己很難很難集中精力嗎?或是你已經對數位媒體的快速節奏感到不知所措,那麼你可能有「爆米花大腦」(Popcorn Brain)。
名人與藝人的「光環」早已不若以往年代耀眼,「公眾人物」亦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存在。在如此的社會脈絡下,「網路名人」的存續是否會跟著社群媒體的蓬勃持續綻放,抑或漸漸走向凋零?網紅的未來究竟會大起或大落?我們將分成以下兩方面來看。
義大利精品Versace於八月初才傳出被Coach母公司的消息,在短短不到兩週的時間,品牌痛下絕心要重整品牌的行銷策略,而第一招就是先從全面清空Instagram社群帳號,回到起點後的Versace,它的下一步會走去何方?
社群媒體上的好友有幾百、幾千人,但這麼多好友的真面目你都了解嗎?其實社群頭貼除了代表你想給人的形象,也是外界對你的第一印象,甚至還會悄悄透露出你的人格特質。不過儂編也要提醒大家,第一印象不見得都是真的,不要只憑一張頭貼就立刻下定論,還是要多看看其他照片,以及與他人交流後再來評斷喔!
社群媒體的時代人們只要動動手指就能交流經驗與獲得資訊,它迅速、便利、豐富──也是一把雙面刃。《華爾街日報》上週(9/14)在標題為〈Facebook 知道 Instagram 對少女有害,公司文件揭示了一切〉的報導中指出,Facebook 在內部研究文件中承認 Instagram 會對青少年、尤其是少女的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卻未公開研究結果且試圖在公共視野中淡化它。社群媒體的威脅你我明知卻忽視,究竟該如何與社群媒體建立健康的關係?什麼跡象又代表你已經「受到危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