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 6 個關於 #身體症狀 的文章
近期出國的人不在少數,在機艙內連續久坐不動 2 小時,會導致小腿血液黏性增加 17%,當身體靜止時間越長,引起深層靜脈血栓的風險就越高,患者會感覺下肢腫脹、疼痛、發紅、發熱等,而這些狀況就是所謂的經濟艙症候群,醫師提醒,如果這樣的深層靜脈血栓回流卡在肺部血管時,就會造成肺栓塞,若嚴重恐導致死亡,民眾不可不慎!
近日北市發生比特犬「跳窗咬騎士」事件,且同一隻比特犬一個月內二度咬人,引發各界熱議。對於狗咬傷,第一時間該如何處理,醫師說明,因為動物口中常帶有細菌,傷口容易感染,因此一定要做好清潔,且若咬得較深的情況,仍需就醫。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 2007 年將乙醛列為一級致癌物,研究顯示亞洲人的酒精不耐症比例遠高於歐美人,其中,台灣更是亞洲國家中酒精不耐症比例最高的國家,也是全球最高,值得重視!
疾管署公布最新全國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次,較前一週略微上升,而近期腹瀉群聚案件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多。醫師提醒,諾羅好發月份約是 11 至 2 月,症狀多與一般病毒性腸胃炎差不多。營養師則說明上吐下瀉期間的飲食原則,提供民眾參考。
60歲許先生午睡時,突然出現胸痛、無法深呼吸等症狀,緊急至急診室安排胸部X光檢查,發現右側肺部出現「氣胸」,醫院協助插上胸管將空氣引流,症狀改善後返家休養。沒想到幾天後再次出現喘、呼吸困難等症狀而被送醫,同側氣胸又再次發作。
當衣食無缺之際,發生「蛋白質缺乏」問題者應該是少之又少。然而部分人因為各種飲食禁忌的限制,或因為年紀大了胃口變很差,而在不知不覺中攝取過少的蛋白質。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身體全身上下都需要蛋白質,我們需要蛋白質來組成肌肉、部分荷爾蒙、分泌酵素、維持皮膚狀況,如果攝取太少,導致蛋白質缺乏,是無法應付身體所需的,請注意下面的蛋白質缺乏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