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 5 個關於 #食物保存 的文章
日前全台灣再次因食安風波鬧得轟轟烈烈,而自促成意外致死的「米酵菌酸」爆出後,也讓民眾對於飲食、食物保存觀念存有疑慮,面對日常生活憂心忡忡!到底「食物保存」怎麼做才正確?確保食材、食品新鮮度,預防感染風險又該怎麼做?知名人氣營養師高敏敏現身解答5大「食物保鮮觀念」,讓妳我在日常也能時刻檢視飲食健康。
近期食品中毒事件頻繁,從小吃店、知名飯店傳出民眾吃完飯後出現不適,為降低此類事件的發生,不少民眾改為買菜在家自己烹調,該怎麼避免吃下疑慮的食物?亞東醫院營養師張庭瑜也分享四大小眉角,教會民眾如何培養良好的食品調理和保存習慣,以減少食品安全風險。
海鮮、肉類是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肉毒桿菌等的主要來源,未將「生鮮食材」與「熟食」分別密封存放,將造成生熟食細菌交叉污染及大量繁殖,一旦水血外流,容易滋生病菌,冰箱就可能比馬桶還髒!
應該不少人家裡都備著一罐蜂蜜,不管常不常拿出來吃,放在櫃子裡就是有一種富足的感覺。人類對於蜂蜜的印象大抵是正面──很難想像人類不再食用蜂蜜,或有人不喜歡蜂蜜──但同時存在很多誤解,你知道生產 1 公克的蜂蜜,蜜蜂要採 1500 朵的花蜜嗎?蜂蜜真的營養價值豐富?真假蜜到底要怎麼分辨?蜂蜜又該如何保存?這些問題今天讓儂編一次告訴你,關於蜂蜜不再有疑問。
居家防疫改變部分人的外食習慣,或許現在傾向「自己料理」的人多了一些。尤其開伙容易留下更多剩菜,那麼這些剩菜你都冰多久、吃多久呢?若放超過了時間,很容易吃下細菌,甚至有食物中毒的風險。究竟,室溫、冷藏、冷凍各別能儲放剩菜多久?「剩菜重新加熱會致癌」、「『放涼』才能進冰箱」又是事實嗎?讓儂編來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