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 24 個關於 #飲食注意 的文章
清明節假期即將到來,籌備掃墓、家庭歡聚儀式的同時,許多人更期待和親友一同分享節日美食「潤餅捲」!不過,可能多數人未曾留意,以薄餅皮包裹蔬菜、肉品的潤餅捲其實也是熱量炸彈!到底「潤餅」該怎麼吃更健康?想預防熱量飆升、避免提高發胖機率又該留意什麼?京都堂中醫王宇婕營養師解答5大飲食法則。
白飯屬於精緻澱粉,是減肥大忌?糖尿病患者不吃白飯可以降血糖?在某些族群眼中,吃白米飯容易胖又不夠營養,背負著「十惡不赦」的形象,但事實真是如此嗎?這篇就帶你釐清關於白米飯、戒澱粉、減醣以及糖尿病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吧。
開心果除了單吃還能做成美味甜點,其口感深受許多消費者喜愛。不僅如此,開心果更富含多種有益健康的營養成分,對身體有著不少的益處。然而,開心果並非對每個人都適合食用。開心果一天吃幾顆?一文整理開心果功效與禁忌。
痛風是一種代謝性的疾病,常與膽固醇、高糖尿、體重過高、代謝症候群共病,有代謝症候群的病患,也特別容易痛風,特別是最近天氣驟降,更是痛風的好發期,醫師提醒有此疾病的患者,注意飲控外,務必留意四肢末梢保暖,以免痛風找上門。
很少人能拒絕麻辣鍋的美味,然而辛辣、高油和重口味,並不利於腸胃健康。醫師提醒,吃太多麻辣容易引發消化不良和腸胃不適。這篇教你在享受麻辣美味的同時如何保護腸胃健康。
進入秋冬,腸病毒仍處流行期!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10月13日~19日,單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數飆破1.6萬人次,較前一週上升2.1%,為5年同期新高,預估11月中之後將逐漸脫離流行期。目前社區流行腸病毒型別以克沙奇A型為主,其中克沙奇A16型佔比最高,其次為克沙奇A6型。截至10月19日,今年已累計5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
該研究由台北醫學大學公衛學院應用流行病學副教授羅偉成與台大公衛學院及中研院統計所共同合作,探討不抽菸、不過量飲酒、充足運動、多吃蔬果以及保持健康體重等健康行為,與壽命的關聯性。該研究已於2024年七月刊登於國際公共衛生期刊。該研究是利用國民健康訪問調查資料,分析臺灣逾19,000名30歲以上成年人的健康數據,平均追蹤逾15年。
「她是一位事業成功的女藝人,但因為長時間工作和不規律的飲食,身體逐漸出現問題。除了睡不好,也常腰痠背痛。經過評估後,為她提供了藥方與生活上的建議。幾個月後,她覺得精神狀態、氣色、以及睡眠品質都明顯改善,也不再因為壓力大而暴飲暴食!」在娛樂圈內深受女性藝人信任的張若偉中醫師指出,職場女性常見的健康問題包括氣虛、血瘀、陰虛等問題。
目前研究發現,如果我們經常吃這些高油、高糖食物,那怕只有一點,都會改變大腦,讓大腦下意識「學會」偏愛這類食物,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大腦決策,對身體健康產生長遠的影響。
餐餐外食,又因工作忙碌難以攝取均衡蔬果、足量水分嗎?小心錯誤的飲食習慣往往是造就「便祕」體質的關鍵!到底便祕該怎麼改善?除了近期網路盛行的超商炸馬桶飲品菜單之外,日常飲食又有什麼準則?專業營養師暨Nutrue Life Gym主理人-杯蓋現身解答:五個改善便祕「天然飲食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