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 11 個關於 #養生觀念 的文章
春季天氣多變,以中醫觀點解釋此時正值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氣候逐漸回暖,冷暖空氣交替,也是各種細菌病毒的活躍時節,尤其容易在春季犯「睏」睡不飽的民眾,更得回頭審視自己的日常養肝、養生習慣。到底「春睏」怎麼解?馬光中醫診所劉宇真醫師現身解答:春季養生5重點。
冬天氣溫低讓人食慾望增加、運動量降低,尤其台灣日夜溫差大的特性,更容易提升心血管疾病的促發率。想於冬季落實養生、補足健康弱點,首先得從「吃對營養」做起!這回特別請教專業營養師-張家榕Angela精闢分析:冬天營養攝取5大重點。
最近寒流來襲、氣溫驟降,身體的保暖成為保養健康的重中之重,而一般人在冬天最容易出現手腳冰冷的狀況,特別是足部因為位於人體血液循環的末端,如果不常運動,極可能造成氣血循環不良,所以除了隨時保持足部的溫暖之外,每天固定泡腳,也是促進足部血液循環、放鬆助眠,在冬天養生的好方法。談到泡腳,那可是有講究,包括水溫、器具、水量、時機與時間,都需要特注意。
氣溫驟降,也提醒我們該為保暖、養生做足準備!到底冬季養生該怎麼吃?手腳冰冷、睡眠品質又該怎麼改善?甚至日常有哪些健康禁忌須留意?陽明馬光中醫診所-高慈婷醫師現身解答:冬季養生五大正確觀念,原來要暖身、養足精氣神,不餓肚子是養生基本功!
這幾天氣候明顯降溫,冷颼颼的天氣,也讓人開始留心「保暖、養生」計畫。尤其正值立冬時節,要養足一整年健康心神,必須立即開始!「立冬」養生該怎麼吃?日常生活作息又該注意些甚麼?信義馬光中醫診所-李宗明醫師現身解答:「立冬養生」四觀念,快快檢視自己做足了哪些!
許多人泡腳會使用足浴包、中藥包或浴鹽,但其實加入精油是最簡單的做法,精油香氣順著熱水的蒸氣上升,幫助讓你全身心的徹底放鬆,儂編就來為大家推薦最適合泡腳的精油,以及介紹他們的特殊功效!
天氣開始有感降溫,路上的薑母鴨、羊肉爐店家開始大排長龍,很快又到了台灣人最愛進補的季節了!不過中醫指出現代人營養過剩、體質燥熱的人其實占多數,在冬日進補的應該需要多注意,避免補過頭造成上火!由中醫師指點四個小技巧教你如何聰明進補!
不只冬天會容易昏沉,夏天高溫、悶燥氣候更會讓人精神不濟,睡不好又睡不飽!正值夏天最熱的「小暑」節氣,氣溫直線攀升、日曬加上汗水悶黏,也讓妳每天昏昏沉沉提不起勁嗎?親愛的,想要有效抗暑,日常養生、飲食觀念便得更加留意~京都堂中醫林易萱醫師這次便與讀者們分享,「夏天提神養身」4大正確觀念!
「吃補」一直是國人養生方法之一,傳統中醫方有所謂「以臟補臟」之說,大多和「以形補形」相關,最常見的就是吃心補心、吃肝補肝、吃腦補腦、吃腰子補腎、吃魚眼睛補眼、吃豬腳筋補膝關節、吃血補血等。
俗話說「肝若好,人生是彩色的」,我們的吃的、喝的,都會經由肝門靜脈被傳送到肝臟,由肝臟將葡萄糖轉換成肝醣,或讓肝醣轉成葡萄糖利用,同時肝臟可以分泌膽汁,加進消化道幫助消化脂肪,也可以過濾血液中有害物質,排除毒素。因此「小心肝」是非常重要,儂邊盤點了9大天然護肝食物,平時可以透過飲食來幫助肝臟更加健康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