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面對新冠肺炎的快速變種,使得各地才剛解封又迎來第二、甚至第三波的疫情反撲!像英國就是最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才剛解封就又大破功,甚至有專家直言:「第二波疫情將奪12萬條人命!」疫情的不穩定,也直接影響到許多時尚品牌的零售物業,從年初至今預備金持續空燒,終將面臨油盡燈枯的局面,其中甚至包含Burberry、Superdry、Victoria Beckham...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超級夯牌!
延伸閱讀:面對疫情不恐慌!10招讓妳脫離「負面情緒」壟罩,第7招絕對充滿正能量
Burberry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波擊,連擁有百年歷史的Burberry也於7月中宣佈全球將陸續裁撤全球5%共計500個職缺,其中又以英國總部裁撤的人數最多,占整體的1/4共150人,預計將節省高達5500萬英鎊的開支。Burberry營運總監Julie Brown在接受《衛報》訪問時坦言:「面對全球營銷下跌,Burberry有必要重新審視品牌各項業務並節省開支,未來會將重心擺在數位宣傳,以及Pop-Up Store等推廣活動,藉此達到更高的品牌宣傳效益。」
延伸閱讀:人生偶爾也要按下Delete鍵!後疫情時代「減法生活」的反思,學會跟不重要的人事物「斷捨離」!
Victoria Beckham
即便有貝嫂Victoria Beckham項上人頭掛保證,但礙於品牌和商品定位太過高冷,使得名人效益的周轉率一直不高。品牌連年虧損的消息,在時尚圈早已傳開,就算貝嫂試著靠推出美妝產品,以及轉行當Youtuber挽回頹勢,也難擋新冠肺炎來勢洶洶。從一開始想靠政府紓困方案,到後來大放員工無薪假,如今又傳出裁員近2成,相信此刻貝嫂的心情一定不會太好!
延伸閱讀:揮別疫情陰霾!Fendi、LV推出「老佛爺愛心」及彩虹櫥窗,帶領時尚品牌走出陰暗期!
Stella McCartney
根據《WWD》報導,英國時尚品牌 Stella McCartney傳出品牌總監帶頭停薪,要求部分員工減薪以縮減品牌開支的消息。面對持續低靡的零售消費市場,Stella McCartney英國總部有意將所有直營店轉為加盟,將營收成本轉嫁給店主以降低虧損。但想當然爾,虧本生意不會有人想接,但好在設計師Stella McCartney和品牌業務總監Gabriele Maggio本人均拍胸脯掛保證:「就算要降低成本,也不會改變品牌追求永續的理念。」就算全球政經局面再動盪,我們還是能繼續透過Stella McCartney看見世界美好的一面~
Ted Baker
深受小資女喜愛的Ted Baker算是疫情期間的另類奇葩,當大家都慘兮兮時它大賺錢,卻在各地解封後意外「由紅轉黑」!最初品牌因為疫情的關係,整體電商獲利增長了35%,佔總零售業務收入69%。但自4月底各地區開始解封,零售店鋪拖垮整體財務狀況,光是5~7月Ted Baker收入就燒掉近6000萬英鎊,使整體業績比2~3月疫情最嚴峻時還差。這也迫使品牌做出斷尾求生的決定,宣布裁減500個位於英國和北美的職位,以節省每年2700萬英鎊開支。
Cath Kidston
一陳不變的基本款設計,讓消費者很快地感到厭煩。而這個問題竟也出現在英國經典印花品牌Cath Kidston,即便在中國、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靠著新鮮感賣得嚇嚇叫,仍難以支撐正在衰退的英國市場。根據外電表示,過去兩年Cath Kidston在英國的損失就超過2700萬英鎊,因此品牌在年初即宣布將永久關閉全英國60間實體店舖,僅保留網購服務。雖然行政總裁帕賴(Melinda Paraie)曾表示想力挽狂瀾,但受到疫情影響找不到買家接手,只能先關店止血,並裁撤逾940名員工,僅留下23名負責電商運營的基層人員,算得上是目前英國時裝品牌裡最慘的一個!
Mulberry
這波疫情不只影響品牌財務狀況,也讓時尚圈人事跟著一起動盪,像是英國品牌 Mulberry 前創意總監 Johnny Coca就拋下老東家轉投Louis Vuitton懷抱。在品牌後繼無人的情況下,Mulberry宣佈計畫性裁員,不僅全球大裁25%員工,更預計將要關閉香港與巴黎辦公室,試圖把品牌的傷害與虧損降到最低。但最讓外界意外的還是 從2021 年春夏系列開始,將不再跟Onward Luxury Group 續約,結束所有成衣與鞋履系列的生產業務,將重心放在手袋與皮件系列上。
Superdry
每到冬天全台都會賣得嚇嚇叫的Superdry,竟然宣佈將在8月初開始暫別中國市場,且不光只是實體店鋪,就連電商也將全面撤出。Superdry之所以會撤守中國,並逐步將業務控制權收回,無疑是因為英國總公司對中國營銷團隊在品牌操作上有所不滿。由於長期花費大量的預算在打廣告和形象宣傳,導致宣傳成本轉嫁到商品本身忽略了長遠的營銷策略,使得這些幾本款商品的CP值下滑、品牌連年虧損,而新冠肺炎似乎只是給英國方一個好理由,好名正言順地擺脫錢坑。
Topshop
在歐美與Zara、H&M等一線快時尚品牌齊名的英國Fast Fashion代表Topshop,自創辦以來靠著街頭少女風格加上甜甜的定價,成功吸引無數少女幫襯,在有快時裝戰國時代的2000~2015年間,成功獲分一杯羹。但礙於疫情影響零售市場緊縮,英國當地Q1的零售收入較起去年同期大跌32.8%,Topshop已先後關閉位於英國、美國、澳洲等地的分店。最近更傳出為了樽節150萬港幣的租金開支,從今年10月開始Topshop將不再跟香港中環旗艦店的房東續約,正式關閉所有在香港境內的實體門市,這也意味著繼撤守中國後,Topshop正式與大中華區市場Say Bye 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