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離職現象去年一度成為全球人力市場的熱門話題,員工試圖在工作中設立明確界線,只願做好規範中的工作,不願額外付出或承擔更多,被視為對職場忙碌文化沉默的抵抗。然而根據蓋洛普 2023 年最新發布的《全球職場現況》報告,59% 員工正在安靜離職,另外有 18% 員工則正在做著相反的事:他們不再隱藏對工作、職場不滿的情緒,開始「大聲離職」。
延伸閱讀:「安靜離職」、「安靜開除」聽過嗎?上班族微「躺平」工作模式引熱議,如何從工作和生活取得平衡分界線!
安靜離職、大聲離職總比例達77%
和安靜離職不同,大聲離職的員工在工作中「積極」展現他們的消極態度,也不在意是否被發現。他們不只以最低限度的效率工作,同時大聲、公開地談論自己正在尋找新工作,並期望自己的老闆會以晉升或加薪挽留自己。蓋洛普指出,他們的這些行為不僅可能直接傷害組織士氣,削弱組織目標,也會損及公司形象。例如正式提交離職之前,在領英(LinkedIn)等社群上公然說老闆壞話;或者礙於經濟現實選擇留下來,卻不斷地向同事抱怨公司。
大聲離職並不是一個新現象,蓋洛普多年來一直關注著這群人,直到最近才以「大聲離職」這個用語形容這些員工。值得注意的是,在蓋洛普的這份報告中,安靜離職與大聲離職的比例加總高達 77%,顯示願意在職場上積極工作的員工比例僅 23%。針對這樣的結果,蓋洛普估計,將造成全球經濟損失 8.8 兆美元,相當於全球 GDP 的 9%,是組織領導人不容忽視的現象。
延伸閱讀:職場高手都懂的 4 個生存原則,一定要盡快領悟:「別人敢惹你,代表傷害你的成本太低!」
員工缺乏向心力,問題在管理層
在薪水凍漲、勞動力短缺趨緩、離職率逐漸下降、通貨膨脹又居高不下的情況下,面對可能的經濟衰退,員工沒有足夠的籌碼可以離職,只能選擇繼續上班,進而造成大聲離職的現象逐漸增加,然而,根據蓋洛普調查,即使某部分的他們沒有離開,但對公司可能也沒有太多忠誠度或信任感。
大聲離職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大環境不佳,員工認為能力與職位不匹配,要求升遷、加薪外,也可能是對雇主逐漸失去信任。報告主要作者兼蓋洛普首席職場科學家吉姆.哈特(Jim Harter)表示,出現大聲離,甚至是安靜離職,主要原因是與雇主的管理方式有關。報告中強調,管理階層很大程度上是罪魁禍首,有 70% 的團隊敬業度歸因於經理人的管理能力。報告中提及「管理不善導致客戶流失和利潤的損失,也造成了悲慘的生活。」並直言「擁有一份討厭的工作,比失業更糟糕。」
以微軟為例,在一項名為 Daily Signals 的內部調查中,不到一半(47%)人表示如果收到其他公司的錄用邀請,他們會選擇留下來,這個數字明顯低於去年 11 月的 70%。這份調查是在微軟今年宣布縮減 1 萬個職位、停止加薪,並減少獎金和股票獎勵後的結果,顯見微軟的這些決定,對留下來的員工造成了士氣上的打擊,也讓不滿的聲音逐漸升高。
此外,全球第一的客戶關係管理平台 Salesforce 也在近期公布了一份員工調查結果,只有 34% 的人認為公司在留才方面表現良好、37% 的人對自己在公司的未來感到安心。另外有 50% 的人覺得公司具有互信氛圍,調查指出,這個數字相比去年明顯下降。這是 Salesforce 在今年進行大規模裁員後,首次的公開調查,結果顯示,Salesforce 在歷經人事動蕩後,員工對公司的信任感已逐漸降低。一名員工甚至表示「這份調查結果,清晰描繪了員工的挫折感、不信任感,以及脫節感」。
延伸閱讀:那些職場運很強的人,都知道這 4 件事比工作更重要: 「人脈不是誰可以幫助你,而是你可幫助誰!」
避免大聲離職造成反效果
蓋洛普指出,能夠在組織中茁壯的,是那些了解他們的工作意義、知道為什麼他們的工作很重要,並與團隊產生聯繫的員工。因此,管理者應定期徵求反饋並聽取員工的意見,並提供資源來支持他們。以及幫助他們的員工找到工作目標,讓他們對對工作感到自豪,對自己的工作績效負責。蓋洛普建議,可透過定期與員工進行一對一面談,進行有意義的對話,以分享回饋、對他們的工作給予認可,並討論工作目標與優先事項。哈特補充道,「這都是一些簡單的事情,如果我們做對了,就可以改變和革新管理方式」。
另一方面,雖然大聲辭職在短期內可能會讓人感到宣洩,但多數職場專家並不建議這麼做。Forbes 律師事務所商業僱傭法主管艾瑪.斯旺(Emma Swan)表示「在同事面前高喊離職可能會產生反效果,雇主可能會將其視為擾亂行為,而不會傾聽需求。」建議員工最好的辭職方式,就是直接向雇主提出。同時與雇主討論加薪或晉升之前,也應思考自己能為公司帶來什麼利益,如果員工能專注於如何讓組織受益,那麼對更多報酬和晉升的要求,就更容易被接受。
《衛報》也建議,如果你不是公司裡最好的員工,或者過於急功近利,甚至不受歡迎,那麼「大聲離職」可能會讓你因此碰壁。你的雇主可能會揭穿你的虛張聲勢,並允許你辭職,真的讓你失去工作。
原文出處:經理人
主圖、全文圖片來源:《三分野》@官微
更多內容:
深度|到底誰在安靜離職?真的全是年輕人?給主管的 3 點管理反思
八、九年級生怎麼了?安靜離職未完,職場再掀起「安靜藏私」風潮!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