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 100 人中有 1 人患有精神分裂症?醫師:把握發病前3年與發病後黃金5年治療期!

每 100 人中有 1 人患有精神分裂症?醫師:把握發病前3年與發病後黃金5年治療期!

  • #多巴胺
  • #思覺失調症
  • #精神疾病
  • #慢性腦部疾病
  • #被害妄想
  • #幻覺
  • 每 100 人中有 1 人患有精神分裂症?醫師:把握發病前3年與發病後黃金5年治療期!
  • 每 100 人中有 1 人患有精神分裂症?醫師:把握發病前3年與發病後黃金5年治療期!
  • 每 100 人中有 1 人患有精神分裂症?醫師:把握發病前3年與發病後黃金5年治療期!

你聽過思覺失調症嗎?它的舊名更廣為人知,稱作精神分裂症,但它的症狀並非人格分裂,而是思考上的錯亂,因此才於近年改名為更貼切的名稱。精神科醫師指出,思覺失調症早期難發現,但它的治療於發病前 5 年開始最有療效,但究竟該如何及早發現與治療?

這個世界上,有一群人總是分不清楚現實與虛幻,在外人眼裡,也覺得對方突然個性變得很奇怪,這可能就是思覺失調症的病徵。面對這樣的狀況,我們常說「你是不是精神分裂?」的字眼,但事實上兩者有差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郭千哲醫生指出,「思覺失調症更偏向於思考與感覺的問題。」

延伸閱讀:習慣笑臉迎人、擅長隱藏真實情緒!「微笑憂鬱症」比你想像得「傷害力」更大,哪些兆徵、如何改善一次看

          

每 100 人可能就有 1 人是思覺失調症

每 100 人中有 1 人患有精神分裂症?醫師:把握發病前3年與發病後黃金5年治療期!

精神科醫師、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蔡長哲醫生說明,思覺失調症源起於腦部多巴胺的不正常,是一種慢性腦部疾病。它的發病率約 1/100,台灣約有 15 萬名患者,並較常於 20 至 30 歲之間發病。郭千哲醫生補充,它的症狀可區分為正性與負性症狀,包括:

正性症狀:通常是異常的想法過感覺,像是幻覺、被害妄想、錯覺等。

負性症狀:在制定計劃、說話、情感表達等方面的能力喪失,主要表現方式如不願意說話或表情逐漸變得呆滯等。

          

每 100 人中有 1 人患有精神分裂症?醫師:把握發病前3年與發病後黃金5年治療期!

目前針對思覺失調症的治療,主要以口服藥物為主,但蔡長哲醫生指出,約 72% 的患者病識感不足,常常未按照醫囑服藥。然而,藥物順從性不佳的患者,住院風險倍增,症狀改善率會降低 34%,而死亡風險則增加 48%。不僅如此,未按時服藥,更可能增加的是復發的風險,「每一次的復發都可能對腦部造成難以復原的傷害。」

延伸閱讀:全球憂鬱症患者超過 3 億人!如何自我檢查「憂鬱症」?這 5 種早期徵兆,很容易被忽略

      

長效針劑適合用於容易服藥中斷的患者
每 100 人中有 1 人患有精神分裂症?醫師:把握發病前3年與發病後黃金5年治療期!

現階段除了口服藥以外,思覺失調病人也可以使用長效針劑來治療,但蔡長哲醫生醫生說明,大多誤解病情嚴重才需要使用針劑。但長效針劑是為了避免如口服藥有服藥中斷或效果不佳的狀況。因此患者普遍得經歷 4 次復發後,才會願意使用長效針劑治療。

蔡長哲醫生醫生指出,相較於口服藥物,長效針劑的藥物濃度更為穩定,且兩者相比,使用長效針劑者,急診就醫率、住院率,甚至 2 年內死亡率都有下降。但郭千哲醫生補充,無論口服或長效針劑,對於正性症狀(幻覺、妄想等)更具療效,負性症狀傾向使用復健治療。因此整體治療上,藥物所提供的效果僅占 7 成,剩下 3 成仍需依靠一般的復健。

延伸閱讀:親愛的你不孤單!面對「憂鬱」該有的8個人生態度助你揮別低潮

     

每 100 人中有 1 人患有精神分裂症?醫師:把握發病前3年與發病後黃金5年治療期!

除了思覺失調患者以外,郭千哲醫生醫生認為,還有一部分是精神科居家照護患者,也適合使用長效針劑。他提及,精神科居家照護患者比一般民眾高出 10 倍以上的自殺風險。因此他認為,應提高這群人長效針劑的使用率,以改善病情及降低死亡風險。目前松德院區資料顯示,精神科居家照護使用長效針劑比率為 5 成以上,其中思覺失調症病患則佔 6 至 7 成。

       

把握發病前 3 年與發病後黃金 5 年治療期

每 100 人中有 1 人患有精神分裂症?醫師:把握發病前3年與發病後黃金5年治療期!

蔡長哲醫生醫師提醒,思覺失調症患者往往因缺乏病識感、照護者對治療及病情認知不足,再加上社會汙名化等因素,拖延多年才確診,但患者應把握發病後的 5 年黃金治療期,積極配合醫囑規律用藥。郭千哲醫生補充,甚至發病前 2 至 3 年的治療也至關重要。

郭千哲醫生醫師則說明,通常病人在發病前,會出現一段時間的焦慮、失眠或人格改變等前驅症狀。但如何發現這些症狀與思覺失調症有關,而非普通的憂鬱症或焦慮症,便仰賴於基層診所醫師的判斷,因此如何串聯相關資源也是需要思考的問題,畢竟能夠早期治療與診斷,預後一定是最好。

延伸閱讀:秋冬「季節性憂鬱」怎麼辦?注意4種症狀、女性4倍風險,利用「這些方法」補充維生素D!

       

每 100 人中有 1 人患有精神分裂症?醫師:把握發病前3年與發病後黃金5年治療期!

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補充,為鼓勵長效針劑藥物作為優先治療選項,已獨立編列逾 27 億元預算專款專用,使用率已達 54%。另外,未來也將積極整合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目前台灣已經有 37 處,希望能在 114 年之前達到 71 處,可有效追蹤病友出院狀況,期待能在資源上給予更完整的連結。

      

【本文由「Heho健康」授權轉載,原文出處:個性驟變原來是思覺失調症?醫揪一關鍵,發病前也能先治療。

圖片來源:canva

延伸閱讀:

當心肺炎鏈球菌成「老人殺手」!長輩「這功能」退化,更容易感染或造成肺炎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

每 100 人中有 1 人患有精神分裂症?醫師:把握發病前3年與發病後黃金5年治療期!

         

cover
做自己,最時尚
DARE TO BE YOURSELF.
DARE TO BELIEVE.
Bella Logo black
Newsletter
訂閱我們的電子報,每週收到潮流時尚美容觀點
Social
Be our friend
加入 Bella 儂儂會員,可搶先試用體驗我們提供的產品
COPYRIGHT © 2025
NONG-NONG GROUP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