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在生活上遇到心理挫折、令人喘不過氣的壓力,會想求助心理諮商管道。不過有部分人礙於社會眼光,認為「做心理諮商就是有問題」,或是價格太貴而卻步。今天我們整理了關於常見的心理諮商迷思,和不同管道的費用比較,一起來看。
延伸閱讀:秋冬季節特別容易鬱悶嗎?小心罹患「季節性憂鬱症」:4大症狀、3大應對方式一篇看
心理諮商是什麼?.jpg)
心理諮商是一種專業的心理健康服務,主要針對個人心理、行為與人際關係問題,進而改善心靈健康和生活品質。服務範圍很廣,除了一般人熟知的應對壓力和焦慮之外,還有自我認識(價值觀、信念、行為模式)。在心理諮商過程中,諮商師會透過各種心理學理論和治療技巧來幫助民眾解決人生遇到的困難,無論是藉由個人、小組對話或進行活動等,都能協助人們更好地理解自己,解決心理衝突,發展更健康的心理狀態。
心理諮商常見迷思.jpg)
在人生路途中難免遇到顛簸,無論是童年陰影、家庭不睦、不愉快的分手經驗、處在有毒關係中,或是找不到人生方向等等,都能與心理諮商師聊聊,但有些人認為:「是不是去做心理諮商,就代表我這個人很有問題?」深怕被周遭親朋好友知道,會被貼上拿不掉的負面標籤。心理諮商師表示,就如同感冒會去看耳鼻喉科,跌倒有傷口會貼 OK 繃,大部分的人都會在乎身體健康,卻總是忽略心理健康。在個人的生命體驗中,遇到適應不良、無法承受之重是常見之事,壓力太大無法解決,就要求助其他管道。心理生病了,來做諮商反而是很有勇氣的表現,因為代表「勇於面對自身所處的困境」。意識到自己需要幫助,而後求助,是非常勵志的一件事情。
延伸閱讀:另一半得到憂鬱症該怎麼辦?解析這個「現代文明病」的治癒解方,其實無聲陪伴就是良藥
心理諮商迷思01:
心理諮商就是聊天,跟朋友聊不就好了?.jpg)
雖然一對一面談,看起來像是聊天一樣,不過根據《心理師法》,心理諮商已經被列入醫療範圍,且需要有專業執照的人方能進行。心理諮商師因受過訓練,能幫助當事人更有方向、從另外一種層面更了解自己、察覺自己的狀態,並且引導當事人一同建構新的解決辦法面對困境。有別於外界刻板印象,心裡諮商不像是和朋友單純吐苦水,還會有額外「尋找自我」的過程。
心理諮商迷思02:
只要看一次心理諮商,問題就會得到解決?.jpg)
有些問題雖然可以直接回答,能速速解決當然是好事。但你有想過嗎?萬一困擾已經存在很久,甚至要從童年開始回憶,可不是說好即好。就像是身體受到重傷,我們需要消毒、清創、把壞掉的組織清理乾淨,才能讓傷口痊癒;心理受傷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探究問題本質,是什麼造成問題?當事人面對問題的反應和態度又是什麼?我們該如何避免惡性循環?一定要花些時間才能把問題解決,心理諮商就是伴隨你,在慢慢復原的過程中有人指引。
延伸閱讀:心情低落怎麼辦?「6個有效方法」幫助你解決負面情緒:擁抱低潮、不怕求助是關鍵!
心理諮商迷思03:
心理諮商太貴了!想要心理健康還要先有錢?.jpg)
近年來台灣重視心理健康的人越來越多,漸漸有各種心理諮商管道,衛福部也試辦「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補助經費 2881 萬, 15 到 30 歲能有 3 次免費心理諮商補助,但不到一個月,台北、台中名額都被搶光,熱烈迴響超乎預期。不過一般民眾若有預算限制,以台北市為例,社區的心理衛生中心,民眾僅需負擔掛號費 50 元和自費諮商費 200元。另外部分醫院也有協談中心,如果透過精神科的轉介,可得到較為平價的諮商服務。還是學生的話,大學都有附設學生健康中心,裡面常設的心理諮商服務對在學生都是免費的。
心理諮商的精髓不在「解決問題」,而是發展一些能力去看待、解決問題,甚至與之共處。如何在巨大的壓力之下,照顧自己的心靈。提醒民眾時常有意識地察覺自己的狀態,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勇敢正視問題,否則困擾會像是滾雪球般,越滾越大。
【本文由「Heho健康」授權轉載,原文出處:壓力大想做心理諮商,代表我有問題嗎?常見心理諮商迷思一次看】
圖片來源:canva
延伸閱讀:
為何年輕人對心理諮商變踴躍?心理師從臨床解析三大原因:正值人生探索黃金期
加入Bella LINE@ ,成為儂粉每周五抽時尚小禮